於行走報滿人員,無不保留。市恩邀譽,不顧登進之濫,可為寒心。”道光八年,諭:“酌增常例報捐,分發人員為數更多,著各督、撫、鹽政留心察看,不必拘定年限,認真甄核。”然奉行日久,長官循例奏留,徒有甄別之名,不盡遵上指也。咸豐七年,從御史何兆瀛請,詔各部、院考試捐納司員,察其能否辦理案牘。尋兵部試以論題,御史硃文江以為言,詔切責之。命嗣後毋得以考試虛文,徒飾觀聽。外官分發到省,例由督、撫考試,分別等第,黜陟有差。光緒初,各省遵例考試,顧雲南有諮回降調者。五年,詔各省考試捐納人員,府、�、州、縣試論一,佐雜試告示判語。八年,閩浙總督何璟言:“閩省應試府、�、州、縣百五十四員,鹽大使五十五員,佐雜五百九十六員,知府、直隸州知州、鹽大使取留十之五,同、通、佐雜留十之四。”報聞。三十三年,憲政編查館議覆御史趙炳麟疏,捐納道、府、同、通、州、縣佐雜未到省者,入吏部學治館肄業半年。已到省,入法政學堂肄業,長期三年,速成一年有半。尋議上考驗外官章程,各省遵章考試,間亦罷黜數人,以應明詔,而於澄清吏治之道無補也。
貢監捐清初已行。監捐沿明納粟例。順治十二年,開廩生捐銀準貢例,從御史楊義請也。十七年,禮部以亢旱日久,請暫開準貢,令士民納銀賑濟。允之。貢監例得考職,康熙六年,御史李棠言:“進士、舉人遲至十年始得一官,今例監考補中書,三年後即升部屬,應停罷。”部覆如議。自是貢監考職,祗以州同、州判、縣丞、主簿、吏目用。初考職例行,各省監生或憚遠道跋涉,或因文理不通,多倩代頂冒者。世宗深知其弊,特遣大臣司考試。雍正五年,令與考者千一百餘人悉引見,時以頂冒避匿者九百餘人。帝於引見員中揀選七十餘人,授內、外官有差。乾隆元年,停考職。三年,令捐納貢監如歲貢例,分別等第,以主簿、吏目考取。捐監未滿三年者不與。道光後,考職例罷。
雍正間,帝以積貯宜裕,允廣東、江、浙、湖廣以本色納監。乾隆元年,罷一切捐例。廷議捐監為士子應試之階,請於戶部收捐,備各省賑濟,從之。三年,詔復行常平捐監例,各省得一體納本色。原定各省捐穀三千餘萬石,數年僅得二百五十餘萬石,復令戶部兼收折色。十年,湖廣總督鄂彌達言:“捐監事例,穀不如銀。銀有定數,穀無成價。易捐穀為捐銀,倘遇荒歉,亦可動支採買。”允行。大學士等復言:“各省納本色,有名無實,請停止,專由部收折色。”得旨:“各省收捐不必停,在部捐折色者聽。”三十一年,以陝、甘監捐積弊最甚,詔停罷。尋並罷安徽、直隸、山西、河南、湖南北,惟雲南、福建、廣東收本色如舊。三十九年,陝西巡撫畢沅、陝總督勒爾謹請如例收納監糧,允之。是年甘省奏報六個月內捐監萬九千十七名,監糧八十餘萬石。帝疑之。布政使王亶望主其事,私收折色,減成包辦,更虛報賑災,侵冒鉅款。繼任布政使王廷贊知其弊,不能革。事覺,置亶望、勒爾謹、廷贊於法,官吏緣是罷黜者數十人,報捐監生或加捐職官者,分別停科、罰俸、停選。其後監捐無復納粟遺意矣。貢捐屬常例,向於部庫報捐。嘉慶間,疆吏屢以為請,輒阻部議。十二年,部臣言庫帑充裕,請變通常例,各省一體收捐。報可。
此外尚有捐馬百匹予紀錄、運丁三年多交米三百石給頂帶之例。其樂善好施例內,凡捐資修葺文廟、城垣、書院、義學、考棚、義倉、橋樑、道路,或捐輸穀米銀兩,分別議敘、頂帶、職銜、加級、紀錄有差。餘如各省鹽商、士紳,捐輸鉅款,酌予獎敘。皆出自急公好義,與捐納相似,而實不同也。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八十八
○選舉八
△新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