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穆什喀的決策顯然是正確的。橫山地區距離地峽有三四十里,從薩穆什喀的遊騎發現王大貴登陸,到薩穆什喀毫不遲疑地衝到地峽處,已經過了足足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的時間足夠了,除了炮兵依然在辛苦地運送大炮登陸外,兩個營的戰鬥人員已經登陸完畢,還在南山腳下襬出了作戰隊形。
南山並不高,最高處海拔不過二十多丈,東西連綿不過三四里,最多隻能算得上小土包。但就是這個小土包上,卻怪石嶙峋,步兵透過無虞,與平地差別不大,但騎兵想要縱馬馳騁,非得付出慘重代價不可。
南山腳下,第一營駐紮在東側,控制範圍要廣一些,達四里多,而第二營駐紮在西側,一個品字形戰鬥隊形展開後,幾乎控制了所有平坦的通道。
薩穆什喀衝至南山腳下後,令騎兵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借戰馬恢復馬力之機,細細觀察當面之敵。
薩穆什喀發現,當面的荊州軍隊形與超哈爾所說的隊形大為不同。他們並不像金吾軍一般,長槍手、刀盾手和火槍手涇渭分明,品字形的突前部,大約三十列十二行,皆為長槍手和刀盾後,而拖後的左右兩翼,除了火槍兵以外,還有各有將近一百八十名的長槍手。
薩穆什喀敢拿腦袋打包票,這個隊形就是專門針對騎兵設計的,雖然減少了火槍手,犧牲了部分遠端打擊力量,卻在應對騎兵衝鋒時,大大增強了抗打擊能力。
薩穆什喀來不及多想,也來不及等待其他騎兵趕到,再一起闖過地峽,待戰馬馬力恢復少許,揮了揮手頭的長槍,斷然下令道:“從山腳的縫隙衝過去,不得戀戰!”。
他用腳趾頭都能想到,金吾軍必定追著騎兵的屁股接踵而至,如果運氣稍微差點,還有可能被金吾軍纏住,寸步難移。
不過,讓薩穆什喀意外的是,騎兵剛一啟動,荊州軍的陣列也開始動作,左右兩翼的火槍兵迅速前移,變成了六行,其正面迎擊面大大拓寬,形成了一個扇面,隱隱將薩穆什喀的騎兵當成了圓心。
原來,薩穆什喀的騎兵初一啟動,王大貴便發現薩穆什喀無心戀戰,立即變陣,擴大正面射擊範圍,給予騎兵最大殺傷。
開弓沒有回頭箭,即便薩穆什喀想停止前進,也無法做到,只好硬著頭皮,迎著荊州軍正面寬闊、縱深單薄的陣型衝去。
“砰……砰……”
火槍業已激發,一場步騎對決即將上演。
章節目錄 第五百零七章 阻擊
薩穆什喀顯然吸取了超哈爾的教訓,騎士們收起了對火槍兵的輕視,沒有單純地舉著馬刀衝陣,而是解開騎弓,拉弓上弦,拼命地伏低身軀,伺機尋找目標射出箭支。
騎弓的有效射程最多不過七十餘步,因此,韃子騎兵首先遭到了密集彈丸的打擊。一百多步的距離,對身披重鎧的騎兵而言,彈丸的穿透力顯然不夠,彈丸擊中騎士後,絕大部分在重鎧上打出一個小窩,然後被彈到另一邊,中彈的騎士雖然內臟被震,難受至極,但還未到喪失戰鬥力的地步。
最大的傷亡來源於戰馬。戰馬目標大,又未如騎士一般披上重鎧,中彈後,不是馬失前蹄,就是忍痛四處亂跑,或者來個老虎跳,將部分騎士掀翻在地。韃子騎兵的騎術精湛,又一人雙馬或三馬,戰馬中彈後,騎兵一個縱躍,換過馬匹,繼續衝擊。
第一輪彈丸,對韃子騎兵的傷亡微乎其微,僅有十餘人被馬蹄踩成肉泥。緊接著,第二輪彈丸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