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頁

第十二軍孫桐萱部斷後,棄守濟南。

26日,在黃河北岸鵲山一帶的日軍也自濼口渡河。

12月28日凌晨,國民第三集團軍第十二軍孫桐萱所部奉韓復榘令丟棄濟南,不戰南逃,舊軍閥馬良等人迎接日軍入城,濟南淪陷。

我列舉這些資料的原因,是想告訴他也告訴我自己——「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二戰期間濟南被日寇踐踏的準確歷史!」

由這些準確的資料可以推斷,灰袍男人、桑青紅與日寇激戰是發生在1937年的12月26日左右,即日軍由濼口渡河之時。

可以想像,假如當時國軍能交給高手指揮,找到真正的「地利」,而不是簡單地炸毀黃河大橋,該次戰役的結局是否會大不一樣?

黃河的確是「天險」,但這樣的天險如果不能善加利用,最後只會讓守衛者被困於「太阿倒持」的窘境。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彼時國軍運勢太背,不管如何排程,都擺脫不了大潰逃的厄運。

城破,無人得以平安生活,平民死,英雄死,眾生皆死,城池化為焦土。

現在,全世界人都知道,日軍侵華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也是一次全球性的戰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結束,更不是一個人、幾個人就能將其終結的。中國人民經過了漫長的八年時間,才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我希望對方明白,就算豁出命去,濟南城也保不住。

「我佩服你。」我由衷地說,「但是,智者不會以卵擊石,而是因勢利導,順水推舟。」

他猛地揮手,在空中一劈:「這一次,我已計算停當,雪燒赤壁,滅敵寇於黃河之內!」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