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聽皇帝說人話的眾臣們都有些不適應,卻還是口呼萬歲,說了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辯解之言。
皇帝倒是挺相信,覺得這場災難主要是韜王太壞、自己太善,不禁又嘆了口氣。
皇帝回去後第一件事,就是封賞功臣。
宣統已經是定國公了,就賞賜金銀和房屋,宣絡為一等永隆侯,宣凝為三等淮南侯,宣沖為一等安昌伯。宣淨雖然軍功不顯,但被宣統請封為世子。
這些倒還罷了,眾臣都知道,沒有宣家不計前嫌,皇帝的皇位是拿不回來的,但是……娶宣家一個生了兩個女兒的婦人為後就過了。
一群大臣開始上書遊說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將大臣關在書房裡,很認真地威脅:「要不娶阿繡,要不娶你們中的一個。你們看著辦。」
……
回去的大臣們一邊哭一邊要求媳婦兒在明天上朝前,多拿幾條褲子給自己穿。
第二天,大臣們吸取教訓,不再說皇后的事兒了,開始說後宮。
皇帝就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很乾脆地說:「要不不納,要不納你們。你們看著辦。」
……
沒想到經歷了一系列考驗的皇帝依舊是那個不靠譜的皇帝,一點兒都沒有變!
大臣們哭泣著退朝。
韜王在哪裡!
求回來。
韜王叛亂時期,大多數大臣都短暫地屈服過,這時候說話腰桿子也不是特別硬,部分地方上調的官員對皇帝不熟悉,也不敢隨意開口,所以這件事最後還是這麼定了。
這件事裡最尷尬的莫過於宣繡的前夫光祿寺少卿。尤其是他的兩個孩子,先前改姓宣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封公主。女兒是公主,媳婦兒是皇后,但他不是皇帝……這,怎麼聽都感覺嚇人。
他輾轉反側了好幾天,自覺在京城沒有立足之地,乾脆辭官歸故里了。
和他一樣尷尬的還有一人,就是端靜的渣爹。
同樣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渣爹也在叛亂中存活到了最後,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自以為「犧牲」的大女兒搖身一變,以侯爵夫人的身份回來了,這就很打臉了。
☆、天下不太平(九)
但渣爹捨不得辭官,他的事兒也不像光祿寺少卿那麼掉臉,說到底,他都是端靜的父親、宣凝的岳父,憑著這層關係,兩家面子上總會有些往來。
於是,宣繡入宮之前,他就讓夫人以親家的身份,腆著臉地送珠寶首飾來添妝。
宣家上上下下都知道他們讓端靜代嫁的事,極看不起見風使舵的一家人。
宛氏握著端靜的手,問:「你想如何?」
端靜正吃點心,聞言愣了愣說:「什麼如何?」
宛氏拍拍她的手背:「若想細水長流,便受了她的禮,以後往來的時候,盡可看她阿諛奉承的嘴臉。反正有宣凝和我們在,絕不會讓你被那家人欺負去。若想快刀斬亂麻,就直接將禮退回去,明明白白地劃清界限。在這看人下碟的地方,有的是氣叫她受。」
端靜完全沒有想得這麼複雜:「都可以?」
宛氏見她全然沒放在心上,笑了笑道:「那就收了他的禮,但別管他的臉。」
送的禮宣家都收了,但是宣家的請帖沒有他們的份,將便宜佔得相當徹底。渣爹和後媽試了幾次都是一樣的結果,終於翻了臉皮,與他們斬斷往來,只是背後暗戳戳地說壞話。
這些壞話很快傳入宛氏等人的耳中。宣繡婚期將近,她們騰不開手,只好先記下帳。
出嫁那日,宣統與宣絡如十幾年前那樣,一大早就守在了門口。
宣繡看到他們時,不禁眼眶一熱。
兩位兄長都不是多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