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惹得眾人大笑,袁鑫也忍不住笑起來,倒是英德籍僱員在聽過翻譯之後,會心的笑起來,帶著民族傳統的幽默含蓄性格。
第六部
第一章 挺進,歐羅巴
按照歐洲傳統,晚上舉辦冷餐會,林泉用蹩腳的英語親切與英德籍僱員、駐歐員工聊天,目光專注,留意交談人的表情,聽不明白的地方,也能領會話意,透過照片就記清所有員工的名字、基本資料,驚人的觀察力、記憶力與思維,親切隨和的態度,贏得歐洲分部員工的好感。
張雅進入聯投之後,一直協助市場部總監袁鑫負責國外事務,敏銳的注意到德國的新能源政策可能有新的調整,這才是林泉此次歐洲之行的主要目的。
德國從2000年起,就給予光伏發電每度約05歐元的補貼,連年來持續調整扶持政策,都是有利於新能源產業在德國的發展,今年更可能在立法上有所突破。德國太陽能電池及元件的產能已經無法滿足德國國內的需求,今年若能在立法上有所突破,德國的太陽能電池與元件需求就會激增,當然,德國供需缺口的幅度,取決於新能源法案的突破程度。
林泉在國內是無法準確判斷形勢,所以才有這次歐洲之旅。
林泉在德國停留了五天,就新能源在德國的未來發展趨勢聽取歐洲分部兩名副總falknen與張小斌的詳細報告,會晤德國施坦巴赫公司的代表。
施坦巴赫公司是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生產全球6%的太陽能電池,聯合新能源的第一臺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就是從施坦巴赫公司引進。
從施坦巴赫公司代表施羅克那裡,林泉並沒有看到施坦巴赫公司對新能源法案在今年取得突破持樂觀態度。德國人性格刻板、沉悶,並不代表德國人不擅欺詐,只是德國各太陽能企業今年確實沒有大規模擴大產能的趨勢。
德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以及新能源產業政策的調整與97年各國政府簽訂《京都議定書》有密切的關係。
全球變暖的現實正不斷的向世界各國地人們敲響警鐘,扭轉全球變暖趨勢,給人類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可供生存、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便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在這樣的北京下,1992年,各國政府透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5年在柏林舉行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中,發達國家承諾將在200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復到1990年的水平。厲經八屆會議,在1997年,終於形成了關於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地成文法案。在第三屆締約方大會上對這一法案內容的研討、磋商成為大會的主要議題。當本屆大會結束時,該公約已經初具雛形。並以當屆大會舉辦地京都命名,始稱《京都議定書》。
到零五年才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規定工業化國家將在2008到2012年間,使他們的全部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工業國家加大綠色能源、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當然,這些國家也將犧牲一定地經濟利益。
「《新能源法案》如果僅僅是以前政策的延續,對光伏產業不會有太大的促進。」張小斌是嚴立煌帶出來的學生,曾與戴明一起留學德國,他對德國地情況十分熟悉,所以分派到歐洲分部支援日常事務。他冷靜的分析德國新能源產業政策的變遷,「提交聯邦議院的新能源法案草稿雖然有許多鼓舞人心的東西,但是總統本人卻是保守黨派人士,在《新能源法案》提交到參議院之前,他就向參議院發文質詢方案的必要性。就德國在工業國家中所承擔地責任並不十分的嚴重,《京都議定書》後年才正式生效。對於德國目前的工業佈局,可以拖延到零八年才履行相應地承諾,分析人士都認為《新能源法案》在今年極可能過不了參議院這一關,就算參議院投票透過,也無法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