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備打出“匡扶漢室”旗幟的時候,搬出了兩個證據:1.中山靖王劉勝的血統。2.漢獻帝的衣帶詔。
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的哥哥。百分百是漢高祖劉邦的血脈。
劉勝有記錄的兒子是120多個。孫子有多少,無人知道。至於孫子的後代…只能說是糊塗賬。
即便從劉勝去世時(前113年)算起,到劉備被曹操任命為豫州牧(196年),也相距310年。
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沒人反駁得了他。所以,你信,他就是。
曹操就信。
至於衣帶詔,這是一個歷史懸案。
不過當事者漢獻帝本人,並不承認。當然,衣帶詔事件沒有成功,即便是真的,他也不會承認。
劉備在荊州也好,在益州也罷,都是以血脈和衣帶詔兩個說辭為證據,證明自己有漢室正統性。
但漢室正兒八經的皇帝劉協並沒有死,而是好好活著,依舊在皇位上坐著。
至於後來曹丕篡漢,程式上也沒有任何問題:禪讓。
而且中華文明,自古就有禪讓傳統。比如舜繼堯、禹代舜。
既然商湯暴力推翻夏桀、姬發血腥奪權商紂都是合法的,那曹丕效法舜、禹,和平過渡,應該比商湯、姬發的合法性更高些。
所以說,劉備自立為皇帝,根本就是胡扯。
蜀漢失去荊州後,偏安於益州。
益州派本地人佔一半,高峰時90萬,晚期時50萬。這些人看待劉氏政權,猶如“9.18”事變後東北人民看待關東軍司令部。
所以,劉備政權經常要鎮壓內部叛亂。
諸葛亮時期,如果他不北伐,劉氏政權就會逐漸喪失合法性。
所以諸葛亮必須北伐。
但他從不進攻關中。而是五出祁山,攻打隴西一帶。
為什麼這樣?因為諸葛亮的目標不是要推翻曹魏。他知道那是痴心妄想。
諸葛亮的進攻只是做樣子。表示蜀劉“正統”政權,沒有放棄“匡扶漢室”的理想。
在這面旗幟下,徵兵、重稅的告示,更符合儒家學說精神。
可以說,諸葛亮的北伐,就是為蜀劉政權塗脂抹粉,把蜀漢霸道朝廷化妝成儒家皇室面孔。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不再過度偽裝,死扛中原正統這塊招牌。而是務實地承認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共有蜀漢。
尤其是蜀中文人領袖譙周的《仇國論》推出後,蜀地所有人都接受了魏國才是中原正統的現實。
事實就擺在那。
後世的蔣先生跑到島上,身上有國璽,尚且不能代表中國。
而劉備手裡的國璽是自己找人雕刻的,他卻謊稱正宗。幾十年來,如果不是刀斧加身,鬼才信。
諸葛亮死後,劉禪親政,取消丞相一職。
任命蔣琬是文官首領,錄尚書事。
任命費禕為武官首領,大將軍 。
另外,封馬忠為鎮南將軍、鄧芝為前將軍、王平為鎮北將軍、姜維為鎮西將軍。
蔣琬死後,費禕接任錄尚書事,兼任大將軍。
費禕死後,姜維接任大將軍。但不兼錄尚書事。
姜維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將領。為了軍旅夢想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母親。
因此,以他對待母親的做法,他就絕不可能被諸葛亮選作接班人。
諸葛亮可是以儒家面目示人的。
姜維叛魏投蜀,是為不忠;事母絕情,是為不孝。這種不忠不孝之徒,諸葛亮可以用其才,但絕不會傳以缽。
劉禪早就發現了姜維的純粹軍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