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隆決定討伐北魏,正在準備。而北魏皇帝拓跋燾與劉義隆的想法有些差別。
北魏的地理環境是:東北是北燕,東臨大海,南邊是宋國,西邊胡夏,北方有柔然。
柔然是個龐然大物,經常南下騷擾北魏。戰爭從來未停過。
胡夏開國皇帝赫連勃勃,與北魏先皇拓跋嗣有殺父之仇。
胡夏國佔領長安城後,經常遣使到建鄴,表示願意與宋國修好。
這段時期,赫連昌又派人到宋國,給劉義隆送來禮物,希望聯合圍擊魏國。
劉義隆正準備伐魏,如果有胡夏配合,可減少壓力。他便與赫連昌達成了君子協定。
拓跋燾收到風聲,經過考慮,決定先打垮胡夏國再說。
冬天到來時,黃河結冰封凍了,人馬車都可以透過。
拓跋燾親自出徵,兵分三路:
北路,自己率兩萬輕騎兵,由平城直撲胡夏都城統萬城。
中路,徵西大將軍奚斤率四萬五千精兵攻打蒲坂。
南邊,周機率一萬人馬進攻陝城。
拓跋燾自己這路進攻統萬城,只是佯攻。因為統萬城有當世最堅固的城防,拓跋燾也沒多打算拿下它。
他的重心是中路和南路軍目標:關中,長安城。
拓跋燾在統萬城外隨便攻打幾次。接著在統萬城外四處掃蕩搶掠一番,得到不少人口、糧食,很快回到自己首都平城。
魏國南路軍本來進展順利,但主帥周幾在路上病死,軍隊停止前行,就地紮營。
中路軍是攻打胡夏的主力,徵西大將軍奚斤統轄鎮西大將軍丘堆、安北將軍尉眷、監軍御史安頡,浩浩蕩蕩,很快拿下蒲坂。
長安城守將赫連定見魏軍來勢洶洶,立即西撤到安定。
奚斤等人的大軍佔領長安城。
北魏軍攻打胡夏的行動,獲得階段性勝利。
兩個月後,胡夏國大將軍赫連定率幾萬軍隊反攻長安城。
魏國皇帝拓跋燾決定展開第二次進攻,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猛烈。
做了半年軍事調動和後勤準備後,拓跋燾再次率大軍出征。
這次兵力部署有很大變化:
最前面是三千精銳騎兵充當斥候。
三萬騎兵做前方。
三萬步兵為中軍。
後軍是三萬車兵、步兵混合軍,護送輜重、攻城器械、糧草。
拓跋燾不在中軍指揮,也不在後軍督戰,而是率領三萬先鋒騎兵,打頭陣,攻打統萬城。
赫連昌率三萬精銳騎兵出城與拓跋燾決戰。
胡夏軍大敗,赫連昌帶著少量殘兵,西逃到上邽。
拓跋燾在這一戰中,親手斬殺了十幾名敵軍,包括胡夏國尚書令。自己也受了輕傷。
北魏軍佔領統萬城。
當拓跋燾進入胡夏皇宮,見到裡面富麗堂皇的建築、裝潢,不禁感慨自己的簡樸。
在長安城與奚斤決戰的胡夏大將軍赫連定,聽說統萬城失守,兄長皇帝赫連昌到上邽去了。他便放棄攻城,也撤到上邽,與皇帝會合。
拓跋燾算計了一下,魏國收穫不小了。與匈奴軍繼續對峙,意義不大。於是決定班師回朝。
大將軍奚斤是個戰爭狂人,不願就此罷手。他請求皇帝拓跋燾給點時間,自己好好籌劃,猛攻一次。
拓跋燾不願打擊他的積極性,調整了一下計劃。
他留下拓跋禮鎮守長安,拓跋素鎮統萬城。
同意奚斤留下繼續攻打匈奴人,並從自己帶來的隊伍中劃撥一萬軍士給他,包括三千精騎兵。
同時讓丘堆、尉眷、安頡配合他。
部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