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部分

定的再高,也不見得有幾個人敢買。比如在史高治穿越前的時空裡,無論是冰島還是希臘的國債的利率,都要比美國國債利率高,而且不止高一點點。可是有幾個買主願意亂買它們的國債?敢買?立馬就讓你們知道什麼叫“主權債務危機”。

林肯總統治下的美國,至少到現在為止,業績真算不上好。在海上,雖然打了些勝仗,但根本就遏制不住南方的走私船,在陸地上,至關重要的東部戰線上,被南軍打得像條狗,在西線雖然有些勝利,但是那種地方的勝利,有誰會真正的在乎呢?

所以這麼一來,林肯的國債的發行可就真的有問題了。北方可不是南方,南方的奴隸主們知道,戰爭如果打敗了,北方會把他們剝奪得一無所有的。為了保住自己現有的東西,哪怕戴維斯給的利率再低,他們也會購買的。而在北方,資本家們可不用擔心南方人會殺過來把他們搶個精光,就算真的敗了,最多讓林肯滾蛋,承認南方獨立就得了。所以如果他給的利率低了,林肯就別想著會有一大堆的“愛國者”為了祖國傾家蕩產的來購買這些東西了;而如果給的利率高了,利滾利的滾起來,一樣會讓他受不了的。

好在還是有真正的愛國者願意為祖國分憂的。1961年底,在國庫即將消耗殆盡之時,林肯總統找來了史高治、摩根以及其他的一些有實力的銀行家,和他們商量發行四億美元的國債的問題。

在原本的歷史上,林肯總統的這個舉動是在62年後期才開始的。然而現在,因為雙方的對抗強度相比原來的歷史有了明顯的上升,所以聯邦方面花錢的速度虧了很多。結果,到61年底,林肯就不得不進行這樣的大借款了。

在那個時代,世界金融的中心還在倫敦,華爾街和倫敦相比還只是個小不點。因而,一般來說,發行國債,尤其是發行大數字的國債,一般都是要在倫敦發行的。不過考慮到英國人在這場戰爭中的態度,將這樣一筆至關重要的國債放到倫敦去發行,新不說英國人配不配合,就算英國人願意配合,林肯也不放心把這樣重要的事情交給英國人幹,萬一英國人不講信用,玩出個什麼“不可抗的意外因素”出來,那林肯可就真的哭不出來了。

但是,僅僅在華爾街,就能將這麼多的國債銷售出去嗎?絕大多數人心裡都沒底。

“我的銀行可以幫助政府銷售其中的一部分。”史高治首先開口了。這句話剛說完,史高治就發現,很多的銀行家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太對。最近史高治實在是太過分了,他一個人就把戰爭中最賺錢的軍火、藥品、軍糧幾乎都包了,嗯,現在武器這方面,除了大炮和軍刀,剩下的,就連士兵們挖地的鐵鍬在內,幾乎全都被史高治的企業給包圓了。在藥品方面就更是……還好,繃帶什麼的還有不是麥克唐納旗下的。這個傢伙已經賺到這麼多了,居然一有機會,就有蹦出來了?他難道想要把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名改成麥克唐納…美利堅合眾國嗎?這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不過我的企業目前負擔太多,而且克利夫蘭大學的建設也花掉了很多錢。而且我在此前也沒有銷售國債的經驗。所以我能夠代銷的數量很有限。不過為了表示對國家的支援,我可以同意政府用一部分國債來支付麥克唐納步兵武器公司、麥克唐納化學與醫藥公司、以及麥克唐納食品公司的一部分貨款。”史高治接著說。

史高治的這個表態,讓不少的銀行家鬆了口氣。同時他們也立刻就聽明白了史高治的意思。史高治允許國家用一部分的國債來支付貨款,這實際上是一個附帶著條件的借款,這個附帶的條件就是,史高治借給美國政府的錢,美國政府只能將它用於向史高治訂貨。這就構成了一個迴環:史高治把從戰爭中賺到的錢借給林肯政府,林肯政府就用它來繼續向史高治的公司訂貨,然後這筆錢就帶著更多的錢又很快的回到了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