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辛哥感嘆說。同時他也知道,這樣的快速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戰爭真的迫在眉睫了。
“只希望上帝能保佑他的子民,讓我們打垮那些日本猴子。”鐵木辛哥這樣想著。
……
“諸君,有大命傳達!”在“三笠號”戰艦上,日本聯合艦隊總指揮東鄉平八郎正在向下屬們傳達命令。
所謂的“大命”,指的是天皇發出的聖旨。所以所有的軍官立刻都站了起來,聆聽“大命”。
大命的內容很長,幾乎是從明治天皇登基撤起,一直扯到將來。但是內容卻是非常的明晰,那就是,日本已經和俄國斷交,現在天皇命令日本陸海軍立刻行動,將俄國人從滿洲驅逐出去,好“布皇威於四海”。
宣佈完了“大命”,東鄉平八郎立刻下令艦隊生火起航,準備向駐守在旅順的俄國艦隊發起攻擊。
“諸位,這一戰是我們對俄軍的首戰。如果我們能一舉打垮俄軍,將他們的艦隊封鎖在港口中,那麼這場戰爭我們就贏了一半。所以,我希望所有將士都能恪盡職守,報銷皇恩。”東鄉最後這樣說。
第五百三十六章,考驗
在日本的軍事文化裡,偷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和日本古代漫長的戰爭史有關。在古代,小小的日本就能分成幾十上百個各種大名,然後打起仗來,規模上其實也就和村莊鬥毆相近,著這種規模的戰爭(其實我很不想用這個詞)中,一次成功的偷襲,往往就能決定大局。所以,雖然不宣而戰呀,偷襲呀什麼的,說出去,有損形象,在國際上也許會造成形象…10的效果,在戰場上,弄得不好會造成敵方憤怒值+MAX的效果,但在戰爭規模不過是村戰,雙方能夠投入戰場的力量有限,人員普遍也就三位數,頂天四位數而且還沒有後備力量了的情況下,一次成功的偷襲,就可以直接把對手的血條清零。這樣一來,形象…10的懲罰算個毛?反正戰爭勝利了天然有威望+50的獎勵,形象什麼的,毛毛雨啦。至於敵方怒氣值+MAX,敵方都沒血條了,別說加MAX,加多寶都沒用了。
既然偷襲的效果這樣好,那不玩偷襲的自然就是傻帽了。結果一來二去的打上幾百年,偷襲也就成了各位大名的習慣了,反正大家都是這樣打仗的,不這樣打仗的都死光了。結果偷襲就成了傳統了。
於是,向俄國開戰的決定一作出,日本人立刻就開始熟門熟路的準備偷襲了。而這次他們的對手——俄國佬偏偏又是個格外容易被偷襲的。
相比一般的國家,俄羅斯的一大特點就是體格大血條長。所以,理論上來說,至少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透過一次偷襲,就把俄國的血條清零。擁有這種能力的國家至少要到核子時代才會出現。而在這個時代,乃至更早的時代,透過偷襲,甚至不要說直接將俄國的血條清零,就是讓血條出現肉眼能見的縮短都不容易。這樣一來,相比減少的血條,增加的怒氣值倒是更有價值一些了。所以俄國人自然就會把偷襲視作是又怯懦,又無能的玩意兒,根本就不值得提防。
這也是血條長的大國的通習。所以到後來的二次大戰中,無論是德國人對蘇聯人的偷襲,還是日本人對美國的偷襲,都成功的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而他們的偷襲,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徵兆的,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得到過相關的情報,只不過是這些東西都被血牛國家習慣性的無視了。
而如今在遠東,俄國卻並不是一頭血條長得可怕血牛,因為他通往遠東的血管實在是太纖細了。所以,遠東地區的俄**隊一旦大失血,就很難得到補充。所以在遠東,俄國人的血條相當的短。然而遠東的俄國人卻都已經習慣於俄國的長血條了,所以,面對可能的襲擊,真的沒有做出認真的防備。
結果,自然也就如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