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金甌”艦在當時世界,屬於設計大為超前的概念型軍艦,以罕見的裝甲蚊子船形式,引得列強高度關注,被認為其設計“燦爛可觀”。也正因為此,在很多近代大型中國軍艦的資料難以查考的情況下,現代卻還能輕鬆地從西方獲得“金甌”艦的圖紙。而當時世界權威的佈雷賽海軍年鑑中,為數不多的中國軍艦線圖裡,“金甌”得以入選,與大型鐵甲艦“定遠”相伴在列,成為線圖選入佈雷賽海軍年鑑的唯一一艘中國造軍艦。

這艘造價62586。93兩的小鐵甲艦,艦體全為金屬結構,水線帶還有厚度為2。75英寸的裝甲防護。在建造“金甌”之前,江南製造局為長江內河巡緝,曾建造過2艘鐵質輪船,雖然僅僅是普通的小型火輪船,並不屬於軍艦,但為“金甌”的創制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儲備。“金甌”艦排水量只有195噸(另有200噸的記載),艦長32米,寬6米,吃水2。1米,採用2臺蒸汽機,雙軸推進,功率340馬力(一說200馬力),航速10節,是江南製造局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小型軍艦。(15)

除了曾參考過英國蚊子船的設計這一點外,“金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形象,與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蚊子船都迥然不同。通常情況下,蚊子船露天佈置在艦首的大口徑主炮,被江南製造局的工程技術人員改成了封閉的炮房形式,而且炮房還帶有2。38英寸厚的裝甲。炮房內,安裝一門克虜伯170mm後膛炮,炮架下方採用類似地井炮的設計,可以用液壓機構將火炮下降到炮臺下方艙室進行彈藥裝填,裝填完畢後再上舉回炮房內。此外,“金甌”上還有一項異常大膽的設計,中國的工程人員,竟然在蚊子船上引入了撞角,“船首刀形,以利衝擊”(16)。用如此的小軍艦擔負撞擊任務,似乎頗受北洋撞擊巡洋艦的影響。

建成後的金甌,旋即編入南洋海防。非常可惜的是,這艘設計上可圈可點的軍艦,沒有出現後續的姊妹艦,而是頗有些大材小用地投入長江內河巡防,中法、中日戰爭中都沒有能在戰場上一試身手。以鐵甲船名義問世的“金甌”,因為體格小巧,在眾多拿著大型鐵甲艦來對其衡量的官員眼中,顯得過於渺小,認為除了證明中國能夠建造防護軍艦外,並無多少價值。試想,這種造價遠低於進口蚊子船的國產利器如果得以大量建造,分佈北洋、南洋等各處海口,擔任守口任務,騰出主力艦的手腳,將會發揮多麼大的實用價值。

“金甌”號側檢視。繪製:海軍史研究會劉烜赫。

瞬間歸於落寞的“金甌”,主要在吳淞、江陰等長江下游地區駐防。1891年,長江沿岸教案迭發,湖廣總督張之洞因為內地缺乏軍艦,難以及時彈壓暴動,保護僑民,遂上奏清廷,商量借用南洋軍艦。南洋最先撥出蚊子船“飛霆”和炮艦“測海”後,仍不敷用,1892年初,兩江總督劉坤一告知張之洞,可以將“金甌”艦也借給湖廣使用。但是“金甌”當時艦況已不樂觀,由張之洞派專員檢視軍艦後,再決定是否選用。

張之洞派出的都司胡文達到達兩江時發現,“金甌”實際已經被收存在江南製造局內。經檢視,雖然艦體已經老舊,但是大小尺寸以及吃水都很適合內河使用。於是經劉坤一飭令江南製造局趕緊大修,調赴湖北。(17)清末編練長江、巡洋艦隊時,“金甌”沒有入列,推測編制已經改作了長江沿岸省份的水警船,最終在民國初期被拆解。後來民國軍閥混戰時代,吳佩孚的長江艦隊中曾出現過一艘名為“金甌”的小輪船,但是與江南製造局的“金甌”並沒有關係。

尾 聲

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事件爆發,隨之而來,西北發生回民起義以及阿古柏叛亂,各處的軍事行動,對軍火需求極為迫切。身為當時中國國內主要軍火製造工廠的江南製造局,逐漸將生產重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