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暗流在民間洶湧。
“人道江南好,家家有餘糧。豬肉吃不盡,醃漬曬高牆!”一首民謠隨著大戶蒙古人家才消費得起的,來自兩浙的奢任品,金華火腿同時在民間流傳。傳播者沒有刻意強調此物乃金華民間為酬謝宗澤將軍殺敵所創,只是突出了其美味和表面用鹽抹過的特性。
聽了民謠,無法在蒙古貴族和漢族世家雙重壓榨下生存的百姓們,更加嚮往南方。一些年青人悄悄串通,打算為了生存冒一次險。
“末向南,向南主兇。徑直向東。渤海之濱,齊河之北。黎明十分,真君顯聖!”一個算命打卦的遊方道士,對前來問吉凶的年青人們低語。趁人不備時,偷偷塞給年青人一個小紙包。
老實巴交的年青人被道士的胡言亂語和古怪舉止嚇了一身冷汗,捏著草紙跑出兩裡多遠,找了個沒人處悄悄把紙包開啟,看見了一撮久違的白色。
那是鹽,產自福建興化上好的雪花精鹽,如今在民間價格己經相當於等重的銅器。年青人知道自己今天遇到了貴人,捏著鹽包興沖沖地跑回家。
遊方道士打著卦旗,四處指點人們迷津。出路就在海邊,不要向直接向南走,兵荒馬亂的,南下的路九死一生。而向東走,路途比向南近,並且相對安全。
“你們回去勸說鄉親不要理會那些怪力亂神,父母在,不遠遊,離家者即為不孝。況且當今天命在北,棄之者即為不忠!”孔夫子的五十三世孫曲阜縣尹孔治對著滿屋子惶惶不安的晚輩們大聲命令道。貧困的生活與市井中的流言動搖了孔家名下很多佃戶的心,這些受了忠孝薰陶幾百年,對孔氏家族言聽計從的群氓私下裡互相串連,相約要在冬天來臨時,跑到濱海去看看。流言裡渤海之濱,齊河之北指的顯然是濱州一帶,生活在山東的百姓對家門口的地理環境很清楚。
就在這時,外邊傳來一陣嘈雜聲。
“誰在聖人門前大聲喧譁!”孔治怒喝道。自從奉忽必烈命令掌管祭祀祖廟的差事後,他的脾氣漸長,對小輩和下人的懲罰手段也日漸高明。昔日聖人慾行大道,以天下為一家,不在乎為哪個諸侯效力。如今忽必烈也接受了孔家的大道,所以孔家人也應該為其效力。
幾個“孟嘗門下客”聞聲衝了出去,不一會兒,又興高采烈地跑了回來。邊向孔治施禮,邊彙報道:“老爺,老爺,是朝廷車隊。太子怕饑荒影響了咱家,特意遣人送來的鹽米!
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啊。孔治雖然要強撐著長者形象,不以身外之物而動了赤子之心,也禁不住向視窗走了幾步。藉著眼角的餘光向外瞄,他看見宅院內一片歡騰,僕人、晚輩們紛紛走出,幫著朝廷的欽差下卸物資。
“擺香案,我要在正堂迎接欽差。雖然忽必烈陛下不計較禮節,但咱家禮不可廢!”孔治壓抑著心頭的激動命令。
香案剛剛抬出來,欽差己經等得著了急。一言不和,從車上扯出長槍、短刀,追著孔府的人亂砍,孔治哭著求饒,好不容易讓“欽差”大人平息了怒火,金黃色的聖旨卻又給了他當頭一棒。
聖旨不是北元下的,而是來自南方。幼帝和大都督同時下令,要求孔治不得再助封為虐。聖人之道的本意是為了愛民,給百姓謀一條生路。如果孔家為了家族利益而號召百姓留在故鄉等死,則是對聖人的背叛,朝廷和華夏百姓將永遠不會饒恕他犯下的罪孽。
五十三世孫孔治嚎陶大哭,雖然忠孝傳家,在鋼刀面前,他可沒有給忽必烈盡忠的勇氣。無可奈何地代表家族在破虜軍運來的物資清單上畫了押後,乖乖躲回了祠堂裡。
幾乎在同一時間,一些在當地根深蒂固的大家族,程度不同地收到了陳吊眼的“問候。”某些對北元忠心耿耿的大堡寨稀裡糊塗地被紅襖軍攻破,積累了幾代的財富被劫掠一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