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到了門口, 叫上了黃包車,兩人一輛,沿著南京路,奔跑起來。
四人的容貌都很出眾,因此惹來路人的紛紛目光。
“夫君,你想去哪裡看看?”林曉靜問道。
“沒有固定的地點,我就只是想看看街景。隨便走就是了。”李海濤道。
上海畢竟沒有遭受到南京一樣戰火的洗禮,不說多的,南京光是被湘軍圍得像鐵桶一樣的一年多時間,城內就餓死了好多人。沿著得勝樓出來,兩邊店鋪林立,人流如織。人流中,還經常能夠看到外國人的身影。
“夫君,這裡是英租界。”林曉靜道,“你知道租界是什麼嗎?”
這問題與早點店老闆的問題如出一轍,不過李海濤並沒有回答,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笑道,“不知道啊,你給我講講。”
林曉靜還以為李海濤真不知道,就把1842年《南京條約》拿出來,講到上海作為大清首批通商的港口城市。1845年,英國人就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實現屬地管理。在租界內的所有事務,具有最高話語權的是英國駐上海的總領事。
在過程中當中,令李海濤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街道兩邊遍佈的煙館。相當於是每隔十幾米,就有一處煙館。有的煙館裝修還十分考究。
“這裡的煙館真不少啊!”李海濤感嘆道。
“這裡是英租界。本來鴉片戰爭就是英國發動的,煙館在英租界受到了很高的保護。”林曉靜道。
這才上午11點左右,正是一天中工作的最黃金時間。李海濤卻發現,這英租界內煙館的生意極好。幾乎每家煙館裡面都睡滿了人,而甚至有的煙館門口,還排著長隊,男女老少拿著白銀,排著長隊,都渴望早點排到自己,好進去吞雲吐霧,享受一番。
林曉靜畢竟之前是杭州知府的女兒,出身書香門第。其父親林如鏡,也是福建閩侯人,如果按照輩份算起來,還算是林則徐的族弟。林則徐是老家的驕傲,更是林家的無上榮光。
他曾經在林則徐虎門銷煙前,與其有過深入的交談,林是徐的一句話,“苟利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讓林如鏡深深為林則徐不畏強權,不畏艱險,寧可掉腦袋,也要保全國家利益的英雄氣節所折服,發誓終生以林則徐為榜樣,為國盡忠,死而後已。林如鏡並把林則徐視為全家人的榜樣,讓兒子林海堂和林曉靜效仿。
林則徐的大無畏精神,也的確深深激勵了他。在升任杭州知府後,正值太平軍攻陷杭州,林如鏡追隨王有齡,以死殉國,兒子林海堂效法父親,也以死殉國,林如鏡妻子跳河自殺,書寫了滿門忠烈,配得上一個大寫的忠字。
本來對於林曉靜的家庭歷史,並不很瞭解的李海濤,這下聽到林曉靜介紹後,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道,“鄙人不才,但對於忠心愛國者,是萬分敬仰的。”
車伕聽到林曉靜是自殺殉國的杭州知府的女兒時,立即道,“姑娘是杭州人啊,我也是杭州人啊。林知府可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啊,他當時自殺,我們一家人傷心得哭了好幾天。”
聽到車伕一家居然還懷念父親,林曉靜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忍不住淚流滿面,道,“想不到你們一家人,還為我父親流淚。”
“大清朝大多數官員都腐敗無能,都只會拉幫結派,拼命撈錢,哪管我們底層百姓的死活啊。”車伕道,“我記得那一年杭州受了災,林知府還開倉賑災,把家裡的糧食都捐出來,還把半年的俸祿用來買糧賑災,這樣的好官,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啊!”
“謝謝你!”林曉靜道,“如果我父親泉下有知,聽到他治下的百姓,能這麼誇他,也會含笑九泉的了。”
“林知府真是個好官。記得當時杭州城不少士紳都說,應該像上海這樣,多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