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章 改制

在搞得像小學生功課,有些抗拒。時間久了可能萎了也不一定

****

韋西風在自己小家準備創投的同時,整個交州六郡的體制改革,由三大家族,聯合五大二等家族,也全面推行著。

只有交趾郡是老樣子。

以蒼梧郡為例,11縣,47萬人,11萬戶。一直是採取裡、鄉、縣、郡四級治理模式。官員層層下派,向上負責。

由現在起,郡守不再任命縣長、縣長不任命鄉長、鄉長不任命里正…

而是改為:裡戶推舉里正、里正選舉鄉長、鄉長投票選縣長。各級官員對自己投票人負責。

郡守暫時依舊由三大家族秘密商定。

新政對里正、鄉長、縣長候選資格的唯一要求是:必須是墨門弟子。

墨門子弟,也就是農、工、商三方面傑出人士。

這種改革與過去的區別在:取消了蔭任,全部改為貲選或推選得到資格。最後投票確定當選者。

要知道,過去的官員資格來自世家和土豪,獲任途徑是兩條:讀書、戰功。

現在呢,官員資格是:墨門弟子。獲任途徑是:選舉中勝出。

看起來,這與過去完全不同。

其實在嶺南,二者實質區別卻不是很大。

因為,過去各級官員,大部分出身墨門。只是不公開而已。

區別只是:墨門身份由暗地裡轉到明面上,坐實了。不再懼怕朝廷迫害。

郡守推行這套新政的倚仗是對軍隊的掌控權。

改革期間,框架未穩,軍權決不能放手。

後世的戈爾巴喬夫,被手下野心家葉利欽,當著全世界的面侮辱而無可奈何。就是他傻乎乎地沒有先搞軍改。

具體來說,蒼梧郡三巨頭:郡守士丙郟、郡丞黃櫸、郡尉桓仁甘,軍隊在士丙郟手上。他對另外二人有絕對話語權。

現在是改革初期,整個交州體系都是如此。

交州三大家族長老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士燮擔任會長。

至於吳王派來的交州刺史,只當他是吉祥物。

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驅逐他。

也就是,改革是為了交州七郡有實力與東吳、蜀劉抗衡。甚至獨立於朝廷之外。

改革是對過去只重視經濟、不發展軍事這一思路的矯正。

改革初期,最上層不能實行選舉制,必須集權。否則容易失控。

集權範圍是州、郡兩級。

郡守、郡丞、郡尉人選由長老會決定,由會長任命。

但郡守對郡丞、郡尉有指揮權。

郡丞、郡尉對郡守的指揮不服,可以向長老會提出異議。但必須先行執行命令。

實際上,士丙郟、黃櫸、桓仁甘都是墨門弟子。

士丙郟還代表士家,掌握郡內稅收和江河管理;黃櫸掌握著黃家在蒼梧郡的鐵礦開採;桓仁甘掌握郡內海鹽、礦鹽製造。

按照長老會命令,交州五個二等家族,阮、蘇、伍、鄭、陳,可以從事除鹽鐵外的任何行業經營。

也就是說,遇到這五家申領經營市券(執照),郡丞必須無條件頒發給他們。

這個時代重農抑商,商業經營權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因為農業是國家、民生的基礎。重農抑商是為了確保絕大多數人從事農業,保障基本口糧。

只有荒地得到更多開墾、耕地面積增多,或者農耕技術飛躍性提升、產量大增,政府才能放寬一些商業管制。

韋西風前一世在關中推出了曲轅鐵犁。不知有沒有傳到嶺南。

五大家族可以全面從事工商業,這是一件大事。

長老會作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