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實。
項羽做事一向雷厲風行,一旦拿定主意,立刻召來了大司馬曹咎,分兵十萬,並再三叮囑道:“本王此次平亂,先攻彭越,再戰韓信,用時在十五天之內,一來一回,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本王將廣武大營交付於你,只許堅守,不許迎戰,只要不讓漢軍東進,就是大功一件,否則的話,你就惟有提頭來見!”
他將事情交待清楚之後,當夜便率領三十萬大軍東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攻佔了陳留、外黃,打的韓信、彭越兩支軍隊節節敗退,眼看勝利在望,一個驚人的訊息傳來,頓時讓項羽大驚失色,幾乎氣暈過去。
廣武大營竟然被大漢軍所破,這是項羽做夢也沒有料到的結果,不僅曹咎與十萬人馬覆滅,就連廣武大營中儲備的軍需糧草也悉數被大漢軍繳獲。
這樣的結果的確出乎項羽的預料之外,他之所以會把留守廣武大營的重任交給曹咎,是因為曹咎的穩重與精明,並且對自己的命令向來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只要曹咎不主動出擊,廣武大營根本就不可能為漢軍所破。
項羽卻沒有想到,他千算萬算,還是算漏了一招,那就是紀空手在他的射天弓下不僅未死,且連一點輕傷也未負,毫髮無損,看來他大大低估了紀空手。
其實,西楚軍的動向一直為紀空手所掌握,就在項羽東去的第三天,無論是漢軍還是楚軍的軍營裡,開始流傳著漢王已死的謠言。緊接著,有關漢軍準備退兵的訊息也傳到了曹咎的耳中,曹咎認為,如果這兩種情況屬實的話,無疑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項羽的叮囑猶在耳邊,但他覺得,但凡一代名將,就要懂得審時度勢,見機行事,而不是一成不變,墨守成規——如果自己錯失了這個機會,只怕今生都難以原諒自己。
所以,當他探明廣武已成空城之後,沒有猶豫,當即率部追擊,一日之內連趕三百里,終於在汜水河邊追上了陣容不整的漢軍。當他下令大軍渡河未久,就在這時,漢軍突然掉頭反擊,與早已潛伏在汜水兩岸的伏兵前後呼應,對西楚軍形成包夾之勢,大敗楚軍。
此時項羽人在睢陽,聞聽廣武大營失守,不敢有半點耽擱,當即率軍返回,等到他趕到廣武時,漢軍把持著險阻地帶,又與西楚軍形成了對峙的格局。
但這一次對峙,比之先前,形勢對漢軍大大有利。漢軍的兵力經過幾次大戰之後,幾乎沒有什麼折損,軍需糧草也顯得十分充足,而西楚軍來回奔波不下千里,不僅將士疲憊,糧草軍需也極度匱乏,在這種情況下,漢王提出,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割讓鴻溝以西的土地劃歸漢室,鴻溝以東的地區劃歸楚國。項羽最初不肯,直到彭越率部斷絕了西楚軍的糧道之後,無奈之下,他才接受了這個約定,迅即領兵東撤。
但是,項羽萬萬沒有想到,這只是紀空手的一個謀略而已。當他的軍隊東撤之時,遭到了漢軍的窮追猛打,兩軍交戰十餘次,互有勝負,雖然一時難分高下,但西楚軍的實力正一點一點地削弱,不到半年時間,項羽手中的兵力銳減到十萬。
而此時,紀空手在城父發出了會盟令,韓信、周殷、英布、彭越四路人馬集結於城父。幾經惡戰之後,終於將項羽的西楚軍主力圍在了一個名為垓下的小城中。
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2
公元前204年,也就是大漢立國的第五年,經過了城父會盟之後,紀空手親率韓信、彭越、周殷、英布等諸侯的軍隊與自己的漢軍一道,會師於垓下,與項羽的十數萬西楚精銳展開了決定天下命運的一場大戰。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決戰,面對項羽十數萬西楚精銳的,是一支總兵力達到了八十萬之眾的軍隊。雖然漢軍一方在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項羽所率的是一支從來未敗的鐵軍,無論是紀空手與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