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半來成邑。然而,請聽僑一言,主上此舉並不可行!”

趙無恤原本興致沖沖,現在卻被潑了一瓢涼水,他反問道:“不可行?這是為何?”

計僑說道:“君子有所不知,計僑做了十年計吏,雖然從未下田勞作過,卻也對此略知一二。比起需要大量灌溉的小麥來,粟米才是明年的重中之重,其位列五穀之首,耐旱耐寒,是我晉國民眾的主食。”

可是小米的產量和能養活的人口遠遠不如小麥啊,趙無恤的美夢受到了打擊,他反駁道:“先生休得匡我不懂農稼,我也知道,小麥冬至前後種下,待到夏四月便可收穫,而粟米五月播種,到秋九月收穫。這一冬一夏,剛好一個迴圈,既能增加一次收成,又不耽誤農時,只要敦促民眾勤勉一些即可,何樂而不為?”

“至於水利,自我之下,成邑現在有一百正卒,又新募一百更卒,在農閒之時,便可以差遣他們開鑿溝渠。只要有先生幫助,統籌得當,將成邑附近的溪水沿著地勢引到農田,或者打一些深井出來,並非難事!”

計僑對無恤說的仍然不甚贊同:“主上這就是不知農稼之難了,據僑所知,冬天時,土地一般都會用來休耕,民眾至多會在地裡種一些菽豆。”

“若是主上強令民眾種麥,不許休養地力,擁有土地的國人們恐怕會大為不滿。正所謂土敝則草木不長,氣衰則生物不育,恐怕用不了幾年,成邑的熟地便會地力耗盡,變得更加貧瘠,出產越來越稀少。主上,不可因為一年的收成,而毀了成邑的千畝田地!不可為一時之利,毀百年之業啊!”

趙無恤愣住了,“休耕?”這個詞在後世的集約型農業中聽得不多,但前世無恤也在農村呆過段時間,所以有些印象。

為了讓土地持續擁有產糧能力,在耕種之餘,要儘量讓它有時間休養生息,這就是傳統的休耕制。

春秋時雖然已經知道了綠肥的作用,來成邑時,趙無恤他們還在路邊的旱地裡見到有隸民以秸稈還田。但牲畜肥還未推廣開來,即使有,也是粗放的隨意播撒,而且不會漚肥。甚至在最落後的甲裡,里民們還在過刀耕火種的生活。

加上成邑的田地底子本來就是“厥土下下”,所以才會出現地力薄弱的情況,鄉民們一年只能在熟地裡種一次粟米,外加幾把菽豆,再多就會出現難以為繼的土地危機。而想要在山林裡開墾出新地,光靠這青銅時代的大量銅石工具,是比較困難的,被稱為“惡金”的鐵器雖然已經出現,但尚未普及。

所以為了讓土地休息後出產更多粟米,小麥才種植得不多,何況小麥蒸煮出來的口感並不好,所以庶民吃不起,貴族不待見,兩邊不討好。

聽到這裡,趙無恤眼前豁然開朗,他拊掌一笑:“先生原來是在擔心這個!請放心,無恤自有妙計,可以讓土地能夠連續輪番耕作,而且還不傷地力!”

求推薦,求收藏……

第51章 殖我田疇(下)

和古時的井田劃分一樣,成鄉的田地大概分為九份,八份屬於國人和氏族的私地,一份是屬於鄉寺的公田。

公田就在鄉寺打穀場之外,在成氏權傾鄉里時,這一份收成自然也是送到成氏莊園的,但趙無恤執掌權柄後,此處就成了他名下的土地。

理論上,養那一百正卒,一百更卒,乃至於鄉中皂隸的俸祿,主要就得從這塊地裡刨。

然而這塊土地的品質和甲裡一樣,都是厥土下下,幾近荒廢。因為公田的耕種是要依靠七里的國人隸民免費勞動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