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可他的同鄉們還堅持在大城市裡掙扎著生活,期望能夠過上好日子。

隨著華國城市化程序的加速,農民工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在賈章柯看來,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這個劇本他寫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很多影像都在他的腦海裡。

這些天他接觸到了在京城從事各種工作的同鄉,他們說話的方式,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對於未來的迷茫,讓賈章柯感觸很深。

他寫起來非常的順暢。

寫完劇本,他召集了電影小組的成員,總共有十幾個人。

這些人來自學校的各個院系,基本上每個小組都是如此,畢竟拍攝一部電影需要的是團隊合作,電影學院各個院系的學生聯絡的會比較緊密。

大家到齊後,賈章柯站在臺上,介紹了寫作劇本的緣由,就像是發表演講一樣。

接著,他一邊讀著劇本,一邊自己表演,一會是這個人物,一會是那個人物,還要解釋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讓大家明白故事的內容。

他要從第一幕到最後一幕都介紹清楚,我想怎麼拍這個鏡頭,用什麼光線。

在電影學院,經常出現類似的場景,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同,就要賣力的說服他們。

他們這時候雖然還是無名之輩,不過能夠考入電影學院的學生,都有點心高氣傲,你要是沒有真本事,誰願意理你啊。

賈章柯講完後,大家開始提問,問題都非常直接,也可以說是挑刺。

賈章柯會一一作出回答,互相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把劇本更為完善,也可能因為得不到大家的認同而放棄。

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就算是林曉玲寫好了劇本,也要有這個演講和討論的過程,你想要組建自己的攝製組,就要得到整個團隊的認同。

這不像是踏入社會之後,花錢就能請到專業的工作人員。

如果把《小山回家》的劇本放到市場上,估計沒有影視公司願意投資,因為內容太過灰暗,透過審查的希望不大,拍出來也沒法上映,投資得不到回報。

不過這兒是電影學院,這幫學生還懷著激情和理想,覺得拍攝這樣的片子才是藝術。

在賈章柯的一通解說下,劇本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接下來就是拍攝資金的問題了。

籌集資金有兩條路子,一個是得到學校的支援,一個是自籌資金。

事實上,電影學院的學生都不太窮,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學生,他們會出去找活幹。

賈章柯就給影視公司寫電視劇劇本,不署自己的名字,替人做槍手。

林曉玲給華國電視臺拍攝紀錄片都是如此,導演系給人拍廣告的同學不少,能賺不少錢。

賈章柯自然想獲得學校的資金支援,不過電影學院的拍片補助是針對導演系的同學,這是導演系學生的畢業作品。

作為文學系的學生,賈章柯沒有申請這項補助資金的資格。

他要麼是自籌資金拍片,要麼就是透過林曉玲來申請拍攝資金。

與此同時,林曉玲還在寫著劇本,《我們倆》的故事情節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寫好比較困難,尤其是要把四季交替和人物的感情變化融合在一起。

《小山回家》更像是一部紀錄片,《我們倆》則是一部劇情片。

這兩部片子都涉及到了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狀態,但拍攝的角度和處理的方式截然不同。

一部冷漠的讓人覺得寒冷,一部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每一年電影學院導演系都會拍攝不少的畢業作品,大多數學生的短片都不會出現在影院裡,基本上都會留在電影學院。

一直以來,電影都是一種昂貴的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