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交州軍攻陷廬江郡城,晉國應該如何應對,除了石苞,另外四人心中已經計較過了。
尤其是在來皇宮的路上,四人都知道會面對皇帝的詢問,做了準備。
至於石苞,他和鄧艾一起得司馬師欣賞而發跡,是晉國朝廷唯二出身草根的頂級大臣。幾十年的生死搏殺下來,他很清楚此時自己閉嘴最好。
哪知皇帝司馬炎卻不放過他,先點他的將:“石大人,你從東部戰區回洛陽也不久,對那裡的軍事佈置最有發言權。你說說,這次該如何拒敵?”
石苞心裡驚了一下。
一是皇帝竟然要自己這個有職無權的閒人在前頭髮言。什麼意思?
二是皇帝用詞是“拒敵”而不是“殲敵”。難道說,皇帝只想趕跑交州軍?
石苞定一定神,抱拳小心措辭道:“回陛下,微臣覺得,交州軍不會在廬江郡城止戰不前,他們的下個目標極有可能是壽春。壽春城牆堅如磐石,陳騫大將軍有三萬守軍駐紮城內,隨時可督調周圍郡縣駐軍數在7~8萬。守壽春可說無虞。”
說到這裡,他就收聲了。不再繼續往下發揮,生怕杵了皇帝意圖。
陳騫守住壽春城,吸引敵軍來攻;到時調動周圍郡縣駐軍反包,至少是僵持局面;如果再詔令琅琊王司馬伷的徐州軍、甾陽公衛瓘的青州軍…全殲交州軍,不難。
但若皇帝只是想“拒敵”,則無需大費周章從徐州、青州調兵。
司馬炎對石苞的話未置可否。他看看何曾、司馬望、賈充三人。
此時還不到司馬孚發言的時候。他一開口,別人就無法說話了。
何曾是極力勸進司馬炎晉位皇帝的三大臣之一,深得皇帝信任。他剛由三公太尉擢升上公太傅,在滿朝文武官員中座次僅次於司馬孚,排在第二。
何曾拱手道:“稟皇上,老臣以為,交州軍敢孤軍進攻晉國,不可能沒有後勤補給、糧草供應。很顯然,吳國承擔了這些事。所以,這不僅是交州軍攻晉,而是吳國、交州的聯合統一行動。老臣不懂軍事,只就大勢說說看法。目前,晉國西線8萬大軍正在伐交州,安平王總攬大局兼排程軍糧,隴西王具體負責調兵遣將,兩位王爺主要精力在西邊。東邊看似只有4萬多交州大軍,實則吳國軍摻和其中。更有甚者,吳國其他督軍也蠢蠢欲動。老臣覺得,除了大將軍陳騫,琅琊王司馬伷的徐州軍、甾陽公衛瓘的青州軍,應該同時向廬江郡城合圍出擊,把交州軍殲滅在廬江郡,至少趕出晉國。”
義陽王司馬望是司馬孚長子,位居三公之一的司徒,兼領軍將軍。領軍將軍的轄屬之一中領軍,執掌京城內的禁軍,與負責京城外安保的中護軍一起,構成京城洛陽的兩道屏障 。
司馬望這時道:“稟皇上,微臣附議何太傅意見。”
“稟陛下,微臣也附議。”車騎將軍賈充不失時機地道。
司馬炎望向司馬孚。
只要司馬孚參加的會議,他的意見就至關重要。
司馬孚緩緩道:“稟皇上,老臣認為何太傅之言,謀局高遠,實為良策。大司馬乃軍中至高職位,國難已生,石苞大人不應袖手旁觀。他對那裡的軍務本來就熟悉,可以赴東戰區監軍。”
監軍不指揮軍事行動,但監察軍官,包括戰區最高軍事都督。權力極大。
例如,滅蜀之戰中,衛瓘以監軍之職,搞死東路軍指揮鍾會、首功之臣西路軍指揮鄧艾、涼州刺史中路軍指揮諸葛緒,以及蜀國降將姜維,成為唯一活著的功臣。
石苞出身草根,後來成為司馬孚最敬佩的大哥司馬師的死臣。司馬孚此時藉機為他說話。
司馬炎不敢當面駁回司馬孚的提議,加上他後來也覺得石苞叛晉投吳的可能性太小。於是立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