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原來的土著勢力被打碎,實現了南北大融合。

但對著中華帝國的不斷強大,新的貴族集團崛起,他們在北京周圍形成了新的貴族圈和利益圈,短時間看並無問題,但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告訴李衛國,五六十年後,新的貴族圈就會完全霸佔北京周圍地區的權力和財富,貴族的子女繼承權力,繼承財富,權力和財富將高度集中,則滋生**。

歷朝歷代都是這樣被腐蝕滅亡的。

李衛國居安思危,不會讓站在權力頂峰的貴族集團們長久的霸佔一個地區,不會讓他們形成一個固定不變的利益老巢,因為一旦形成利益老巢,今後再想動他們的利益,就會釀成各種鉅變,十分麻煩。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很容易控制文武百官,但建都幾百年後,皇帝就會被文武百官說挾持,根本原因就是文武百官在首都周圍形成了連皇帝都無法撼動的利益圈子,一旦國家發生鉅變,則迅速滅亡。

這本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但李衛國卻另闢蹊徑,他的對策就是遷都。

每隔25年遷都一次,讓站在中華帝國權利頂峰的貴族集團們,甭想在一個地方紮根不走了,也甭想霸佔一個地方從此發展成權力和財富的雙壟斷。

李衛國很清楚,每一次遷都,這些帝國高層的貴族們,在權力和財富之間,只能選一樣。

當然,如果不跟著一起遷都,就算你是新貴族,因為長時間遠離帝國首都權力圈子,你也將失去權力的照顧,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地方土豪富家翁,沒有了權力的庇護,當地的其他土豪富翁們就不怕你了,競爭也就恢復平等了。

而如果跟著遷都到別地方去,在新的環境裡,他們只有權力,想要獲得財富,就只能跟當地勢力競爭和強奪。

每一次遷都,當地的勢力必然反抗外來勢力,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中央勢力打敗當地勢力,但中央的貴族們準備建立自己的新的利益圈子時,當皇帝的就會再一次遷都。

如此不停地迴圈,以此來解決權力和財富集中問題。

當然,還得有其他手段一起輔助才行,比如朝廷官員及其直系家屬不得經商,不得與民爭利等等。

這些都是李衛國從人文、地理等因素上做出的大局觀考量。

第一次遷都,李衛國將新的首都設在了湖北武漢,這個位置剛好位於中華帝國的中心,也是大陸的中心地區,離帝國東南西北的距離都差不多,最適合不過了。

武漢因此被李衛國更名為大京都。

大京都,顧名思義。就是李衛國同時設立了八大陪都,分為四京、四都。

首都自然就是武漢大京都,而京指的是東京、南京、西京、北京,都指的是東都、西都、南都和北都。

四大京和四大都,分部中華帝國東南西北,合起來拱衛大京都。

北京不變,上海更名為東京,統率華東地區,海南島三亞更名為南京,統率華南地區和東南亞地區,西安更名為西京,統率華西地區。

東都,指的是蝦尾夷州首府檀香山,被李衛國更名為東都。

從地理位置上講,蝦尾夷在中華帝國領土以東,雖然人口少,經濟不發達,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中華帝國要以蝦尾夷群島為跳板,同整個美利堅聯盟國抗衡,處於戰略最前線,守衛中華帝國本土東大門。

東都,統管整個北太平洋各群島,是這些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澳洲的悉尼更名為南都,統管澳洲和南太平洋各群島,是這些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西都是伊犁,統率西域地區,是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北都是烏里雅蘇臺,統率北疆地區,是北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