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補助。要不然,誰願來這種地方教書呢?”
雖說眼下國家也開始推行大學生支教,可就百林這邊的情況而言,沐正峰感覺並不適合接待這些大學生老師。原因很簡單,他們支教往往待的時間並不長。
可板房小學這邊,招收的學生年齡不太一樣,有些大齡孩子,沐正峰希望三年時間讀完六年的書,爭取讓他們更早進入初中,那樣讀高中不至於年齡太大。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即將開校的北郊新城中學,就會開始招收一批大齡的初中生。在沐正峰看來,把這些大齡學生放各鎮中學,恐怕這些學校未必能接收下來。
有北郊中學分擔一部分學生的話,也能減輕各鄉鎮中學的壓力。至於說縣裡的另兩所中學,沐正峰相信再過兩三年的話,想必都會感覺到巨大的招生壓力。
原因很簡單,單單十幾所板房小學的學生,那就是每年多出近兩千名初中生。如果不實施分流的話,全部讓各鄉鎮中學去承擔教學壓力,恐怕也會顯得很吃力。
雖然陸源明沒直說,但沐正峰也知道他的潛意思,是希望沐正峰複製這種模式,把這種建校模式複製下去。可在沐正峰看來,這種事不能痛快答應下來。
真要這樣做的話,也許會擴大他的聲譽跟知名度。問題是,多負擔一個縣的建校跟助學壓力,他一年就要多花費上千萬。而定山州境內,有山民的縣便有近十個。
每年花費上億,扶持州里的山民孩子讀書,相信任何一家企業都承擔不起。在沐正峰看來,這種事最終還是需要國家出手,調撥一部分資金才對。
別的不說,至少營養午餐或者孩子們的伙食費方面,能夠給予一定的補助。如若不然,僅憑他一個人的話,他又能堅持幾年呢?
那怕他不差錢,卻也不希望讓別人誤以為,他在這種事情上,會不留餘力的去做。即便做慈善,有時也需量力而行。更何況,人心慾望是填不滿的。
誰敢保證,他解決了全州山民失學兒童的上學問題,那其它有山民的州呢?會不會也讓他過去扶貧助學呢?就算他會賺錢,也禁不住這樣一年比一年高的慈善投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