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
七月。
雨季如期而至。
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水位暴漲。
各條航道船隻載重量、吃水深度大增。
宋國四路北伐大軍也同時開拔。
劉義恭是此次北伐總指揮。
他率先進駐彭城,與侄子、徐州刺史劉駿會合。
東晉時在彭城設定徐州刺史部。此後,彭城、徐州城是一碼事。
從東晉到劉宋,南北對峙幾方交戰無數次後,軍事戰略家們都深刻認識到了一點:對於南方政權來說,要守住長江,必須守住淮河。而要守住淮河,則必須守住徐州。
因為徐州是牽動長江~淮河~黃河的最關鍵水陸樞紐之一。
另外兩大樞紐是中部壽陽、西部襄陽
正因如此,南方政權要攻打北方,以徐州城為大本營,也是最佳選擇之一。
當年東晉太尉劉裕北伐後秦,就是親自坐鎮徐州,指揮五路人馬向北推進,一舉覆滅了後秦。
劉義隆登基後,於元嘉七年發動的北伐,也是以徐州為基地。
只不過,他爹劉裕北伐時,就軍事將領來說,手下不只是人才濟濟這麼簡單,簡直是將星亮瞎眼:王鎮惡、檀道濟、沈田子/沈林子兄弟、毛德祖、朱超時/朱齡時兄弟、王仲德、傅弘之…
這些人中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能撐起一朝國運。
而另一方面,劉裕非常缺乏得力文官。只有劉穆之一人支撐著劉裕大後方。
這是劉裕的心病,也是劉氏勢力的大隱患。
劉裕南征北戰,來不及搞好個人勢力中的文官建設。
這點是他能覆滅後秦、卻守不住長安城的根本原因。
長安城失守那次,劉裕勢力折去數員猛將:王鎮惡、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朱齡時、朱超時。
——損失之重,可謂毀掉大半長城。
但即便如此,劉裕手下也不缺將帥。
反觀劉義隆呢?
一開始,老爹留給他的兩位大將:最厲害的猛將檀道濟被他雪藏了起來;排第二位的王仲德被他派去輔佐草包統帥到彥之。
到彥之是劉義隆身邊近侍、親信,忠誠有餘能力不足。
作為武將,個人戰力是最直觀、最具凝聚感的魅力,而到彥之只是中等水準,談不上凝聚力。
結果北伐戰事進展一團糟。
統帥到彥之著急之下,眼疾復發,盲了一隻。
劉義隆一看不對路,只得臨時抱佛腳,請老帥檀道濟出馬收拾爛攤子。
那時的檀道濟,卻已勘透了局勢:自己替補出任統帥,大敗或大勝,則都必死!
大敗則死,這點無需多言。
大勝的話,檀道濟也是個死!
為什麼呢?
因為,檀道濟已經研究過劉義隆了。
檀道濟覺得:這位新皇帝的文心可以雕龍,可是武感卻愚鈍到可悲。
檀道濟的感覺,其實把劉義隆看穿得七七八八。
檀道濟的推斷是:不論有無可能,假如自己率宋軍一舉擊垮魏軍、取得北伐勝利。那麼,劉義隆首先要計算,是他自己皇位的安全度。
而且,皇帝的結論必定是:檀道濟威名越盛,對劉義隆皇位威脅越大。
檀道濟未必會自己搶皇位,但他會換皇帝、挾持皇位。
因為他已幹過一次:親自帶著牙門軍,無視禁衛軍左、右大營,拿下了劉裕欽定的接班人劉義符。
據說,那時,因為謝晦控制著宿衛左、右二營,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便商定:由謝晦出面穩住宿衛營,檀道濟領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