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法跟真正的音樂人並論。她若是開價高了,那些網路歌手根本付不起,而付得起的也不會看得上她。
但今時不同往日,名氣上來了,錢也不缺了,該“進步”就得“進步”。總不能這麼多年來在網友眼裡一點長進都沒有,網友也不是瞎的,要是長期這麼敷衍下去,於口碑不利,得不償失。
如果一下子“進步”太大的話,容易引人懷疑,所以譚琴自在網上創作以來,一直是有意識地在“進步”的。從一開始的故意裝菜,到偶爾的“超常發揮”,再到水平逐步上升,是一個故意經營出的“成長過程”,這使得一直關注她的人會有一種“養成式”的快樂,也使以往的敷衍和後來的精進趨於合理。
她的編曲也從最初的一首六七十,漲到了現在的上百。
譚琴這孩子,打小就工於心計。
貝詩媞和杜子娥都覺受寵若驚。
“你唱歌也那麼好聽,你自己不唱嗎?”杜子娥問。
“唱啊,但不急嘛,先給你們唱。”譚琴無所謂地說道。
確定了杜子娥確實管得住嘴,不會被美食引誘後,大家開始全力支援杜子娥成為美食博主。
“建議你不要用原來的影片號直接轉型,你還是重新再建個號比較好。至於原來的號,可以保留也可以銷號,隨便。”譚琴說。
“那還是銷掉重開吧,我只有一個手機號可以註冊啊。”說真的,杜子娥捨不得。
貝詩媞也不太明白:“那她之前攢的粉絲怎麼辦?”
多可惜。
“也沒多少粉絲吧。”譚琴這話有點兒扎心,“而且比起微薄的粉絲損失,流量的損失對長遠的影響更不利哦。我們說養號養號,養的就是垂直領域。為什麼要垂直領域?你應該也知道的,領域不垂直直接就會導致系統推薦的減少,相當於被限流,一個號要是被限流,就不要談發展,更無法有商業價值了,變現就是遙遙無期的事。你前面做了那些努力,這個號已經養得初具雛形,如果突然要用原號轉型,對你想發展的兩個領域都是不利的。其實你要是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同時去經營兩個影片號,你說的手機號的問題很好解決,去年底不是推出了一個隱私保護神器App嗎,我搜看看啊,我記得是無須新卡就可以同一部手機上額外使用新號碼,也就是一卡雙號的意思。對,就是這個,我轉發給你看看,你可以買個小號繫結你的手機卡。”
經過考量,大家一致認為杜子娥可以同時做追劇博主和美食博主。
在過去,杜子娥大部分時間用於無所事事地擺爛,如今上進的生活狀態反而讓她發覺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
美食影片號經營起來了,每次拍完料理的過程後還會拍攝增肥組的俊男美女們大快朵頤的場景;有時候也會拍譚琴或劉皙做減肥餐,拍杜子娥在運動後吃減肥餐的勵志影片。
沙小貂沒少幫助杜子娥做影片剪輯,也教了她不少拍攝和剪輯的乾貨。
大家都參與了彼此的“事業”和“夢想”,就拿杜子娥的美食號來說,與其說是她個人的,倒不如說是她們一整個團體共同經營的。
杜子娥一天天看著自己在成長,越來越美麗、越來越苗條,粉絲也越來越多。
她們會互相為彼此宣傳,彼此幫帶,很快網際網路上的一部分網民都羨慕起她們的友情。
【6.20週六】
端午節
杜子娥在b站的美食號粉絲突破一千關口這日,正好是端午節,亦是她要釋出人生第一首原創歌曲的日子,且歌詞還是她自己填的。
歌名《賣粽子的小女孩》。
杜子娥在點選發布時突然就有點手抖,還有點兒想哭,感慨了一句:“沒有去試試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做這麼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