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陳永仁點了點頭,笑道:“老豆,你放心了,我今天和奇哥認識後很是投緣的。”。
陳父很是欣慰:“那是最好……”;“叮鈴鈴……叮鈴鈴……”,正說到這裡,旁邊電話鈴聲響了起來。
“喂……你好!”陳父接過電話,又很是高興:“哦!是阿奇啊,阿仁吶,在呢……稍等啊……”,言罷向陳永仁努努嘴,遞過電話。
陳永仁示意明白,接過電話:“喂……奇哥?”。
電話另一邊陳勳奇似乎心情不錯,他聲音很是清亮:“阿仁吶,你的運氣真的很不錯,我有位前輩剛剛組建了電影公司,正需要人幫忙,我向他提了一下你,至於能學到多少東西就看你自己了,跟著這位前輩學習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機會呀!”
“奇哥你這麼推崇,不知道說的是哪位大神?”陳永仁也是聽得好奇心起。
“大神?”,陳勳奇聽到這個詞彙似乎愣了一下,轉瞬琢磨過來意思又笑了起:“你形容得有點意思!這位前輩的確是尊大神!我剛出道那會兒很長一段時間也是跟著他的,他的很多電影都是由我配樂或者作曲完成的。”。
“奇哥說的到底是誰啊?”陳永仁越發好奇,聽陳勳奇的聲音,似乎跟著“那尊大神”對他來講是莫大的榮耀。
“哈哈……好了!不弔你胃口了,你知道《獨臂刀》《馬永貞》《十三太保》吧?”
“難道是……”陳永仁這一刻明白了什麼叫“驚喜”。
“嗯……最近‘邵氏電影’頻臨解體,張先生不得不另謀出路,自己組建了‘長河公司’,不過你不必太過激動,到那裡一切從頭,張前輩也不會特別關照你的!”陳勳奇回道。
陳永仁業已平復情緒,道聲“明白”;之後又耐心聽了陳勳奇幾番良言忠告,陳永仁都連連稱“是”、“明白”;最後陳勳奇告之“長河公司”地址要後者明天報到便掛了電話。
月上中天,陳永仁躺在床上,腦海中浮現出一段資訊資料。“暴力美學”宗師張徹,六、七十年代間掀起香港電影新武俠世紀的兩大旗手之一,另一個旗手是“寫意武俠”宗師胡金銓。只要是男人就一定會喜歡張徹的電影,或者曾經喜歡過,或者未來會喜歡;他的徒弟吳宇森曾言“把張徹電影裡的刀換成槍,就成為《英雄本色》了”。張徹鏡頭裡的英雄情感熾熱,性格強猛而少轉折,因此多以悲劇收場。他的英雄正和他自己升任導演的歷程一樣,由於懷才卻不見用於當世,空有滿腔赤誠,但受制於環境的侷促與命運的播弄,所以在雄偉豪放中,總帶著一絲悲愴憤慨。
張徹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對香港電影所做的貢獻,恐怕連徐克、王家衛也都望塵莫及。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張徹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導演的電影是票房的保證,他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邵氏公司的頭號招牌導演。
在香港影壇,張徹被稱為“一代梟雄”;他的父親是民國時期的浙系軍閥,他也在大學畢業後擔任國民政府的“文化”(未曾參與政治與軍事等敏感領域)官員,1948年與蔣經國結下兄弟之誼,之後自編自導了他的電影處女作,也是日本戰敗結束殖民統治後臺灣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其後因時局的變動而留在臺灣,也由此揭開了戰後臺灣電影的帷幕。直到六十年代赴香港加入邵氏。
1970年,張徹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獲獎影片是《報仇》。同年的電影還有部《十三太保》,張徹為了拍這部片子在香港某處搭外景,由於電影過於血腥,導致忌諱的村民和劇組衝突,由此也促成了邵氏片廠的建立。
1972年執導《馬永貞》,獲第16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獎等多項榮譽,成為由周潤發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