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如果你勸我過平凡生活,我會說,那不是真理,只是中場休息。好比,生與死。生是經過,死是歸宿。不能說,反正要死,就歸於平靜。

海邊曬太陽的老漁夫感受到的陽光,與千帆閱盡沉靜下來的老同志感受的陽光,太不同了。

我的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

也許不是我濫情,不是我厭倦,不是我真的想要離開家庭。這些都是紛繁迷人眼的表象。

本質是因為無法自足,才總想經歷更多的情感,總想遠離現實生活?

人世間的許多現象,許多需要,愛情或親情,都是無法自足的外向追索、替代物。

那麼,心靈,想要的“足”根本是什麼呢?

社會有道德有規矩,讓人憑藉外力收攏自己,是有用的。不只有益於社會,也有益於自己。因為外部有堵,才不至於氾濫成災,也會強迫自己返回內心去求索。

可真理千古常在,知而行的人,又有幾個?

人之為人,總有弱點。慾望一旦向外傾洩,便無窮無盡,難以自控。N次外遇也漸漸無法讓我充實,目前的我,一心只想出家或隱居、去修行。說來也是簡單,只因方向迷失,很需要回頭看看。

雖然,回視,亦無窮盡,但起碼不是其出愈遠了,也許方向就此對了呢。

你說呢?

金:

有個叫笛卡兒的人,發明過一種不可知論。他說,親人、家庭、朋友、愛情或*,都是手中沙雲中月;只有當人思考的瞬間,這個人才是真正存在的,所以叫我思故我在。

你的故事,正好印證了笛卡兒這個理論:身邊的人和事,已經不能給你更為明確的存在感了,只有走向內心這一條路,才會找到存在感。

不過歷史上還有另一種尋找自我的理論,那就是盧梭的自然主義理論。

“第一衝動總是最好的”,正好和笛卡兒相反。盧梭認為人的本能才是自我,思考越多,人就越虛幻。對你的問題,他一定會說,一個面色紅潤的老漁夫所具有的常識,比老同志滄桑之後的感悟更加值錢。

我知道,這世上肯定還有很多時髦的理論,告訴人們怎樣才能滿足自我的需要。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笛卡兒,還是盧梭,他們所講的,其實只是人類成長的不同環節、過程、經歷和感悟罷了。

身處不同的階段時,我們可以汲取不同的理論做營養。就像奶粉,針對不同人群,分了很多種類。

現在讓我對你說平凡生活的樂趣,一定沒用。N次外遇的女人,怎可能輕而易舉認同“平凡”二字?所以也才會對自己修行的方式,亦充滿戲劇性的渴望吧。

是的,每個人都非得要把自己該經歷的事走過一遍,才能死心。

女人大多喜歡戴安娜王妃似的傳奇故事,有高潮迭起有衝突四溢,可真相又是什麼呢?也許她不嫁王子,現在還好好活著。

平凡夫妻,一飯一粥,相濡以沫,在彼此的心裡,同樣會有寶貴的價值。只不過這樣的故事太多,實在容易被人忽略。

說到修行,在我想,它其實是人一生的功課。在你沒有注意的時候,早已開始了,它一直陪伴著你讀書成長、結婚生育、N次外遇,還有,很想離家獨居的這些日子。

否則,你何來勇氣,堅持一味苦讀書?又何來理由,柴米油鹽?更何來疑惑,N次外遇後琢磨怎樣才能跳脫紅塵,過清淨無為的出世生活?

這些所有的過程:乖巧、正面、立志、忍耐、叛逆、放縱、反思、撒手……何嘗不是修行的步驟?只是,從前並不自覺,現在開始自覺自願。

如你所說,人無法自足,便會向外索取。我相信,你的多次外遇,也是一種自我尋找。而慾望卻沒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