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頁

為了保住飯碗,很多人受到燕王靖難的啟發,抱緊洪武帝時的章程,聲淚俱下的勸諫皇帝,周禮雖好,太祖高皇帝的法令卻不可廢啊!敢和太‐祖高皇帝唱反調,這就是不敬祖宗,不孝啊!

&ldo;孝道如天,臣請陛下三思啊!&rdo;

此種言論引起了以方孝孺為首的周禮派駁斥,兩方互不相讓,開始了針鋒相對的辯論。

周禮派一梗脖子,不改革,毋寧死!

太祖派吹鬍子瞪眼,想革掉老子的官位?先收拾了你!

都是讀書人,都是寒窗苦讀闖獨木橋科舉上來的,引經據典,孔孟荀子,八股經義,誰怕誰!

外邊,燕王打著靖難清君側的名義興兵造反,裡邊,太祖派和周禮派官員見面就掐架,擼胳膊挽袖子,大有不共戴天之勢。

內憂外患之下,建文帝見天的頭疼。他真不明白,太祖高皇帝動不動就舉刀砍人,朝中大臣卻個頂個的老實,說話都不敢大喘氣,辦事效率更是節節拔高。許多事不用說就能辦得妥妥噹噹,一個月里加班三十天還不要加班費,何等的大公無私為國奉獻。

結果到了自己繼位,不再輕易殺人,還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朝中這些官員反倒個頂個的不管用了。遇到大事全都裝鵪鶉,為一些細枝末節反倒要爭出個長短。不過是改幾個衙門名字,更定部分官制,就像要殺其全家毀其宗祠一般,這叫什麼事?

朝中兩派官員鬧得烏煙瘴氣,嘴仗打不出結果,大有群毆的架勢。北邊的戰事一直不利,始終沒有好訊息,朱棣反倒是蹦躂得越來越歡。建文帝的臉上時常陰雲密佈,極少放晴,若再聽聞李景隆把五十萬大軍和上百萬擔的糧食都送給了燕王,怕是不殺人也要殺人了。

黃子澄不通軍事,卻瞭解皇帝。

所以,他敢冒著欺君的風險派人給李景隆送信,千叮萬囑不要把實際戰況奏報京城。同時派人盯著通政使司,嚴防北邊來的戰報。自己連日求見皇帝,力求在皇帝問起戰事情況時能把事情圓過去。

總結一下黃子澄做法,就一個字:瞞。

瞞住大軍戰敗的訊息,保住李景隆的統帥位置,也同時保住自己。

輸了這次不要緊,可以繼續調派大軍,只要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皇帝必定不會追究。

黃子澄想得很好,齊泰偏偏不讓他如願。

不但屢次在建文帝跟前提起北平的戰局,對李景隆至今未能拿下北平頗多疑慮,還向皇帝進言,雖無具體奏報,卻早有傳言,朝廷大軍作戰不利,已被燕軍打敗,丟失了河北遼東的大片土地。李景隆也跑進了德州,明顯是戰敗潰逃。

&ldo;臣聽聞,曹國公大戰之前臨陣脫逃,以致大敗。請陛下下令明察,若傳言屬實,必治其重罪,以儆效尤!&rdo;

聽到齊泰這番話,黃子澄暗道,來了,到底還是來了!

建文帝面現疑惑,&ldo;果真如此?&rdo;

不等齊泰繼續出聲,黃子澄連忙插言道:&ldo;齊尚書此言差矣。臣聞聽,大軍討逆,同燕逆屢次交戰,曾有數勝。只因北方天寒,不利於作戰,且曹國公麾下多為南軍,無法適應,只能暫時退到德州,以暫避嚴寒,儲存實力,待明春再同燕逆決戰。&rdo;

黃子澄睜著眼睛說瞎話,硬是把五十萬大軍的敗退說成了戰略性轉移,生生的將罷官丟爵的一場禍事扭轉了局面。

齊泰不相信黃子澄,出言駁斥,可惜北平和德州一直沒有奏疏送到,他口中的&ldo;傳言&rdo;缺少依據。

建文帝最終採信了黃子澄,按照他的想法,朝廷大軍有五十萬,燕王手下的軍隊頂多十幾萬,單憑人數,李景隆就佔據著絕對優勢。即便沒能拿下北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