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知道,太子殿下宣召諸臣是按吏部呈上來的考官績錄選的。可是……這其中並沒有曹大人的官錄。”
啊?
曹欣聽得立馬呆了,怎麼會是這種事?難道是吏部的人動了手腳?還是哪位大人要與太子作對,拿了自己頂包?一時又驚又怒,恨不得立馬衝到吏部找人問個清楚。
才要告辭,卻發現葉世沉似乎還有話說。心頭一動,趕緊又是一番急饒。葉世沉的表情似乎偏是為難,但瞧其態度對這事似乎也有些不滿,曹欣發力懇求了半天后,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了?
“曹大人的官錄,吏部呈上來時是還在的。後來……三天前是夜,沈世女到東陽殿尋太子說笑。第二天,官錄便不見了。”
沈世雅?
主僕
盛華朝官員考績是三年一次,人員卻是京官六品以上全員參加,外官任滿續職者參。這次一百零三位官員,三天之內,太子考核了一百零二個。
第四天,金鑾殿上,葉錦天便呈上了一整拖盤的奏摺。景帝看完後,請於朝臣共閱流覽。葉錦天書跡極佳,雖比不得沉香公子書法卓絕,在朝學裡也是數一數二,師長便尊的。更兼之折面清晰,條理分明。先肯定了每位朝員的長處,而後就又先寫了吏部的考績為何,太子親自詢問後對各人的見解如何?每有批評皆有‘事實’可據。
比方說南江省某府臺,長於瞭解官務,上下級左右官員名聞私務盡皆知曉,卻獨對治下人口稅務言辭模糊。又比方說中江省某知縣,倒是明白銀耗幾何收成多少,卻偏偏治下獄案滿滿。是治下不嚴?審案不利?還是貪圖獄訟費用?三點疑惑用硃砂點劃,十分惹眼。最後考評,差!
當然,也有考績好的。可這位新太子卻並不是一派優待。價如中江省學政李琳,本人才學極高,在中江任學政期間,中江學子成績也良好,每年省會也不曾出現過野風評。太子對他的評價極好,卻在未了重重批上一句:李琳堪當學政,若入京只適翰林院。理由:李琳此人唯學士爾,不通俗務。中江省學生九成以上皆是官富子弟,一成才是平庶。雖是各家財力有限,可李琳竟不知召學開恩,平配學子課賦。是以,此官只堪專用,不可全才始當。
總之一句話,這位新太子在朝折上面,把每個官員都找出優點和缺點來。好的放在前面,壞的也毫不留情。從上到下,無一不是如此!
這情形看得景帝發笑:“太子此行是為何?朕把百官考行之事交於太子,太子就這般回報於朕?”
葉錦天跪樨回覆:“父皇將百官考行之事交於兒臣,兒臣自當全心辦理。是故,兒臣並沒有直接聽從吏部呈表,而是專又重新詢問。兩份筆捲呈於父皇聖前,並非兒臣託懶,實是天朝一子,皇權當尊。兒臣雖為太子,卻才是新進。予朝務本便生疏,官員橫績關乎朝中安穩,一方水土。兒臣不敢輕忽,是故,兒臣有想卻並非決。”
申鏡離朝下低頭心笑,好一個‘有想並非決’。適才太子所書的折本上寫得很清楚,他認為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適合在的職位。樣樣有理有據,卻絲毫不沾‘裙帶’。一派書生行作!卻偏偏扯了‘天朝一子,皇權當尊。’那意思還不就是他雖身為太子,卻只是父皇侍臣,做該做,決卻要還請君上定斷。
有趣!
景帝亦覺想笑,朝上朝下掃了一圈後,眼簾微垂:“既如此,為何不見工部曹欣的官錄?”你不是不會決嗎?為何一百零三個,變成了一百零二個?
熱鬧終於來了。朝下百官立馬來了精神,端看太子如何回覆。
而葉錦天也絲毫不慌不忙,朗聲回話:“曹侍郎的官表雖由吏部呈於東宮,可兒臣初時卻並未看到。”
“為何?東宮有了賊?”景帝的話聲變笑了,可朝中老臣卻都皆心緊,皇上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