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府發生大規模民亂之後,府軍還從中小世族抽調人手補充武備,一度擴充到五千餘眾進剿玉龍山,但慘敗而歸,玉龍府兵馬尉是修煉到闢靈境後期的高手,最終只率百餘人逃回玉龍府城。
遭此慘敗,地方武備所剩不多的千餘武卒,就只敢守在玉龍府城,等待援兵過來。
玉龍府軍雖然還有千餘武卒,但參差不齊,是根本不能跟陳海他們這一隊宗門道兵相比並論的。
不提修為絕大多數都踏入闢靈境的內門弟子,從三座道院抽調的一千道兵弟子,絕大多數的修為也在通玄境以上。
單以個人武力而言,也只有大都護將軍府嫡系道衙兵精銳,能與這支宗門道兵相比並論。
也是因為這個,陳海隨眾進入玉龍府城後,不僅道兵弟子自身洋洋得意,城裡的大小官吏,也對他們抱以極強的信心跟期待。除了騰出半條巷子的房屋作為營房,供中軍及左右衛軍入駐外,還送來大批的牛羊肉犒賞大軍。
葛同、沈坤去大帳參加過軍議,他們回來後,陳海才得知後續他們會與玉龍城府軍一起,開拔到玉龍山北坡山腳下,再進入山地清剿亂民。
……
玉龍府千餘武卒,加上抽調的兩千多精壯民夫,三千多兵馬,卻只有少量的馬匹。
由內門弟子組成的中軍,不願與慢騰騰的玉龍府地方武備兵馬同行,帶著右衛軍第二天就提前開拔了;留下左衛軍與玉龍府兵馬混編同行。
從玉龍府城到玉龍山北坡山腳,有兩百里的路程,中間是大片的丘陵、山谷,有兩座縣城以及星羅棋佈的村寨,但大多已經被亂民摧毀;幾座靠近玉龍山北坡的寨城,還落在亂民的手裡。
與參差不齊的玉龍府地方武備兵馬同行,陳海他們一直拖到第五天入夜之時,才趕到玉龍山北坡山腳下的陳橋寨駐紮下來。
陳橋寨原本是山陰縣的鄉族所建,座落在一條溪河北岸,寨子不大,裡面就只有百餘間房屋,石徹的寨牆卻有五六米高。
依河傍山,地勢頗為險要,可見此前居住此地的鄉族在玉龍府頗有勢力。
寨牆北面被轟開兩個十數米的大缺口,不知道是不是明竅境的高手親手施展玄法所致,散落的殘石,小如粟米,顯然不是一般的闢靈境弟子能為;殘剩的石牆濺染數層血跡,可見這裡曾展開過數場激烈的血戰。
還有不少斷箭深深的插入石牆之中,可見開弓者氣力是何等的恐怖;寨牆裡外還有一些簡陋的竹木箭散落著,想必是亂民守寨時亂射落下。
寨前有一座石橋,透過石橋跨過溪河,就算是正式進入玉龍山,有一條幽深的石峽通往玉龍山的腹地,石峽兩側峰巒險峻,崖石陡峭,很難攀登。
前軍已經從這條石峽深入玉龍山中;中軍與右衛軍抵達陳橋寨後,也於三天前進山追剿亂民去了,留下來的命令,是要玉龍府兵馬守住陳橋寨,堵住亂民從這座石峽出山的口子,而左衛軍將馬匹留在陳橋寨,然後輕裝入山,趕過去與中軍、右衛軍匯合,尋殲亂民。
進入玉龍山腹地的石峽,地形只能說相對平易,但沒有現成的道路,也只有烏鱗馬這一級數的靈騎,能快速透過,陳海他們從道院領出來的普通坐騎,也沒有辦法進山作戰的,只能留在陳橋寨。
與林深茂密、靈氣充裕的太微山脈不同,玉龍山綿延也有千餘裡,但多為荒山石嶺,不多的稀疏草木也因為持續數年的大旱枯萎,極目遠眺,能看到山裡有數柱濃濃的黑煙升起,那應是前軍、中軍、右衛軍摧毀亂民匪寨後所留下來的戰果。
陳橋寨前的那條溪河,也露出乾涸龜裂的河床。
橫七豎八躺著兩三百具屍體,衣衫襤褸,瘦骨嶙峋,應該都是此前佔據陳橋寒,被前軍道兵弟子殲滅的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