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同時不時的看看手上的表,時間一到就要改換行車方向,指揮一邊的車輛停下來讓另一邊通行。

兩人見到趙書禮後,掩飾不住興奮的神色,他們都是年青一代的蒙古青年,對趙書禮在外蒙的各種神奇的傳聞十分感興趣,他們能如數家珍的說出當年趙書禮靠著六千蒙古騎兵起家,但是在兩人間就趙書禮是不是活佛轉世產生了爭論,一個認為庫倫的活佛自從死亡後就沒有了繼承人,這是不可能的,活佛是不死的,那麼肯定活在人間,趙書禮就是大家盛傳的一個物件,而另一個堅決不同意,他認為趙書禮是漢人不可能是活佛,但是他仍然非常崇拜趙書禮。

偶像崇拜這種事情在中國這樣文化背景的國家非常容易發芽生根,有時候儘管你不去刻意製造,他仍然會出現,因為有適合他生存的長達數千年的專制傳統。即便是放在後世,儘管老百姓茶餘飯後沒少罵大官,但是當有領導去他們的小區或者村子視察的時候,仍然是萬人空巷的去圍觀,氣氛熱烈比大明星開演唱會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出來都是一個崇拜強人的國度啊。

對於這些趙書禮是不明白的,他的事情太多了,還顧忌不到外蒙這樣偏遠地區的社會輿論,在加上推崇言論自由,他更不會去幹涉當地報紙的推波助瀾了。

此時趙書禮站在兩個小交警面前,他並不知道眼前兩個青年的心理變化,只是和善的問了一些問題。當他問道為什麼不拆除這個破房子的時候,兩個交警告訴他,說是上級的意思,要把這裡完好的保留下去,平時這裡被他們當做值班的宿舍,夏天的時候也可以輪換去休息。兩個警察還說這裡反正也不影響交通,所有的車輛從這裡過的時候都繞行,相當於一個交通轉盤,反倒是有利於交通的順暢。

趙書禮也不便干涉當地的交通建設,隨便聊了兩句就離開了。

又用了一日時間跟脫骨兒談了談庫倫的這些年的情況,其實具體的趙書禮也知道,那是從各種報表上看到的資料,跟親耳聽說還是有些不同的。

脫骨兒說這些年庫倫的人口增長很快,現在已經有五六萬人了,而且每到春秋兩季來的商人會更多,有時候會達到十萬。當地的教育情況雖然比不上內地,但是也頗有規模了,有小學校一百多所,學生超過萬人,中學也有十幾所。至於其他方面,在礦業方面外蒙有優勢,已經開發出來的礦山超過千家,現在是外蒙主要的財政來源,只不過其他的就差強人意了,工業企業幾乎沒有,雖然出產羊毛牛皮但往往都是外運,不是經過東北出口日本,就是南下到了綏遠等省份。

但這裡人口稀少,就業倒是沒什麼壓力,反而是常常缺人,一些日本廠礦裡甚至大量的使用朝鮮人。至於漢人因為都是被土地吸引過來的農業移民,除了經商的外,在廠礦裡工作的往往都是農閒的時候,導致這裡的礦產也分季節,農閒的時候就是旺季那時候礦產出產就多,農忙的時候就是淡季,那時候出產就少,甚至這樣的季節變化還影響到了整個塞北的礦產價格波動呢。由此可見,外蒙的礦產產量佔整個塞北各省的份額還是很大的,據去年統計的結果大概有八成的銅礦,三成的鐵礦和金產量的四成,而且蒙古還有儲量巨大的焦煤礦,只不過眼前還開發不過來,因為河套地區的煤礦更多。

提到人口是個巨大的問題,趙書禮突然想到了一路上看的那些移民,但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庫倫,而是庫倫以北,色楞格河、鄂爾渾河等流域。

一百一十八節 要農田不要森林

趙書禮離開庫倫後,沒有讓脫骨兒陪同,而是帶著自己的警衛們,先是坐火車,又是騎馬到了蒙古北邊跟蘇聯接壤地區的那些移民點。

這裡是是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經之地,河谷中早在清朝時期就有來自山東熱河等地的開荒者,他們或者開墾荒地,或者租賃蒙古王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