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田單對趙奢說:我並不是不佩服將軍的兵法,“所以不服者,獨將軍之用眾”。過去“帝王之兵,所用者不過三萬,而天下服矣。今將軍必負十萬、二十萬之眾乃用之,此單所不服也”。趙奢反對田單這一看法,他認為田單並不懂得用兵之道。他向田單詳細闡述了時勢變化同作戰方式、戰爭規模相互之間的關係。他說:“古者,四海之內分為萬國。城雖大,無過三百丈者,火雖眾,無過三千家者。’然而現在是‘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時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戰爭的形式和規模也必須有相應的改變。例如‘齊以二十萬之眾攻荊,五年乃罷。趙以二十萬之眾攻中山,五年乃歸’。今天,齊國和韓國實力相當,以之進攻,難道以三萬之眾就能奏效嗎?‘以三萬之眾,圍千丈城’,不足圍城一角,用之野戰,不足以實行包圍,你將怎麼辦呢?”趙奢的一席話,說得田單“喟然太息”,表示誠服。
趙奢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於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這種認識和憂慮,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不幸的是,果然被其言中,後趙括所率的趙軍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將白起全部殲滅。因趙奢之妻有言在先,趙孝成王並沒有治她的罪。
趙奢死後,趙王為追念他為趙國所建立的功績,厚葬於邯鄲附近的西山。
虛有其表的平原君
平原君,名趙勝(?…前253年),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相,以善於養士而聞名。和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合稱戰國四公子。
公元前298年,平原君被拜相,其後“三去相、三複位”,前後相趙48年,歷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其間因燕國戰事,割地與齊借來田單相趙攻燕,後燕趙多有損傷,田單歸齊。後魏冉也曾一度相趙,其餘時間皆平原君為相。
平原君曾養士數千人。一次,有個跛子經過平原君家屬樓,平原君的小妾從視窗看到,便大笑起來。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著請求殺了這個小妾。平原君答應之後,卻認為這個要求太過分而沒有理會,他的門客因此走了一半。經過查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門客們認為平原君重女色,輕士人,於是平原君殺了這個小妾,親自登門向跛子道歉,門客才陸陸續續的回來。戰國皆好名之人,無怪乎哉!
公元前262年,平原君趙勝因接收韓上黨守將馮亭獻趙的十七邑與秦國引發了長平之戰。後趙軍被坑殺四十五萬。公元前259年,秦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秦軍圍邯鄲後,魏安釐王曾令晉鄙前往救援,但後來在秦國威脅之下,令晉鄙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按兵不動。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進入邯鄲,向平原君說秦國發兵攻趙,只是為求為帝,勸平原君尊秦昭王為帝,即可罷兵。平原君對此建議猶豫不決時,魯仲連正好遊歷至趙國,入見平原君,請求與新垣衍相辯,最後魯仲連說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議,平原君於向楚國求援救趙。
平原君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平原君說:“假使能透過客氣的談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麼也要挾制楚王在大庭廣眾之下把盟約確定下來,一定要確定了合縱盟約才回國。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尋找,從我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足夠了。”結果選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沒有可再挑選的了,竟沒辦法湊滿二十人。這時門下食客中有個叫毛遂的人,徑自走到前面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要到楚國去,讓楚國作盟主訂下合縱盟約,並且約定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