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夜更深,州衙官廳之中猶明燭高燒。
廊前院中數十甲士執金披銳,肅殺之氣瀰漫。
郭仲熊自詡儒雅文範,這一刻卻恨不得將曾潤生吞活剝了。
將陳子簫、郭君判、潘成虎三人都調往草城寨任事,原本就嚴重有違立朝以來所奉行參差互制的準則,卻是曾潤強烈堅持,郭仲熊才勉強簽發任狀。
誰能想到都沒有一個月,郭君判、潘成虎二人便聚攏數百廂軍、囚徒,強佔黃龍坡驛鬧事?
郭仲熊黃昏時得報此事,第一念頭就是想將這些養不熟的狼心狗肺之輩殺個一乾二淨以儆效尤。
然而郭仲熊即便以侍制、樞密院都承旨出知嵐州兼領兵馬都監,執掌嵐州軍政,想要做成這事,卻又談何容易?
事涉廂軍、牢營囚徒,不要說司理參軍錢擇瑞了,受兵馬都監司所轄、具體統領嵐州廂軍的兵馬軍都指揮使葛槐,又怎麼可能輕易承認是變亂是他們御下不嚴、失職所致?
何況,所得訊息也明確指出糧料院分發糧谷低劣之極才使囚卒憤怨。
除了數百卒囚停聚黃龍坡驛外,嵐州諸牢營、廂軍駐營也都得知停聚之事,此時都有人心躁動、不穩的跡象。也許鎮壓停聚黃龍坡驛的數百囚卒不算什麼大事,但錢擇瑞、葛槐項上有十顆頭顱,敢激起嵐州上萬廂軍將卒及七八千囚徒一起譁變。
他們有什麼天大的利益,犯得著陪郭仲熊冒這麼險?
退一萬步,事情真鬧大了,郭仲熊有蔡鋌在背後撐腰,誰知道郭仲熊會不會將黑鍋都扣他們頭上來?
因此,聞訊趕到州院籤廳,面對郭仲熊氣勢洶洶的怒火,他們二人也是寸步不退,力陳當先嚴查糧谷之事,以安撫人心為先。
錢擇瑞、葛槐連變亂都拒絕承認,州判王高行、錄事參軍荀延年、司兵曹事嶽庭道更不可能附從隨意郭仲熊調軍彈壓停聚囚卒。
依大越律令,郭仲熊於轄境調動禁廂軍,需要有州判、司兵曹事副籤,並由錄事參軍抄錄頒傳才正式生效。
大越立朝以來,為防止將帥擅權,對軍隊的調動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跟監管。
甚至對敵作戰,通常都是樞密院直接在中樞制定好詳細的方案,並以聖旨的形式頒傳帥臣具體執行。
以士臣執掌諸部禁廂軍、掌握戰場指揮權的帥臣,通常都不得隨意變動樞密院的作戰方案。
在如此嚴格的規制,是極大降低將帥擅權、武將作亂的風險,但也令州縣應對種種變故極其僵化。
州判、司兵曹事、錄事參軍此時都在州院,又都拒絕副籤,負責率所部禁軍駐守岢嵐城的天雄軍第三將、都指揮使葛懷聰,怎麼可能貿然聽從郭仲熊一人的命令,帶著兵馬就去平亂?
葛懷聰聽郭仲熊命令列事,即便率部成功平息亂事,事後也不要指望有什麼功勞了,最好的結局就是從嵐州調出,換戍到其他州的兵馬都監司任將——再說郭仲熊出知州,平時可也沒有將他們這些武夫放在眼裡啊。
郭仲熊想要有一番作為,想在伐燕戰事立下功業,成為一代名臣,但在黃龍坡驛停聚卒囚真正搶掠鄉野甚至攻掠城寨之前,他能做的加強各城寨及驛哨防守,令諸縣及城寨加強對監管桐柏山匪亂中所招撫的將吏,以防郭君判、潘成虎還有同謀。
變亂訊息傳來之際,郭仲熊也不是沒有想過嚴懲黑心糧吏平息事端,甚至他還擔心個別糧吏膽大妄為有可能會燒倉滅跡,第一時間除了將司戶參軍及糧料院倉丞召到身邊盯住,還派人加強對糧料院的監管、守衛。
司戶參軍卻沒有太多的畏懼,只是說今日就有新糧剛從太原運抵嵐州,還沒有正式入倉,請郭仲熊自己去察看。
戰事將近,郭仲熊肩負重任出知嵐州,想要有一番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