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府,奉先老爺子的房間內。 劉思景凝神把脈,又檢視了白老爺子的舌苔,思索了一下,站起身來,捋須嘆道:“確是中風無疑了,此疾自古以來頗為頑固,多因為體虛血虧,使邪風入體,傷了體內經絡而誘發疾病,導致口眼歪斜,暈厥抽搐,肢體發麻,呼吸困難,在《黃帝內經》中即有明確記載:偏枯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 寧氏擔憂道:“劉神醫,我們有些聽不懂,不知當如何診治?” 劉思景回答道:“當需要針灸,刺內關、風池、三陰交、足三里等穴,配合風引湯藥一起治療。” 漢代時候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首創中風病名,對中風病因病機認識,主要以“外風”立論。在治療方面創立“侯氏黑散”和“風引湯”兩種湯藥應對此疾,一直沿用到唐末。 在宋代《聖濟總錄》笫一次提出卒中風的概念,標誌著“中風”概念逐漸由“外風”向“內風”演變,對此病認識更加全面一些。 白素素蹙眉道:“劉神醫,風引湯上次就用過了,似乎效果不佳,病情有反覆,是否再開一種新的藥方試一試。” 劉思景搖頭苦笑道:“大小姐有所不知,漢代時候張仲景曾創下兩種藥湯秘方,只可惜侯氏黑散已經失傳了,只有簡版的風引湯方還在流傳於世,藥效嘛,的確有侷限,蘇師兄,你覺得呢?” 屋內的寧氏、白守仁目光都望向了蘇宸,露出驚詫之色,看到劉神醫對這位年輕人如此客氣,都覺得奇怪,難道這位年輕人真的是劉神醫的師兄,醫術有過之而無不及嗎? 白素素眸光也順勢看向蘇宸,神色複雜道:“蘇宸,麻煩你也幫爺爺看看病吧,診金方面……” 她的話尚未說完,就被蘇宸伸手打斷了,說道:“以我們目前的交情,還談什麼診金!” “就是,大家都是這麼熟的朋友了,談錢傷感情,蘇宸,我發現你現在覺悟越來越高了。”彭箐箐在旁笑眯眯地說道。 以前蘇宸張口閉口就談錢,一副財迷的姿態,讓彭箐箐很不爽,如今蘇宸似乎大方了許多,為人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使她這位女俠豪爽的性子,越看越順眼了。 蘇宸瞥了箐箐一眼,並沒有反駁什麼,心想以前我家徒四壁,揹負鉅債,吃了上頓沒下頓,肯定一心想要賺錢了,有什麼錯嗎?現在錢夠花了,物質條件滿足生活所需了,人的視野和胸懷,自然也會提高了。 不要總嘲笑窮人沒有眼界、小市民,因為他沒錢,缺啥就在乎啥! 在富人面前,卻不要總提錢,因為那是他們不在乎的東西,多談感情,或許還能獲得意外好感和收穫!當然,守財奴例外,不包括白奉先這號小氣扣門人! 果然,白素素聽到他的說辭之後,頓時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看向蘇宸的眼神,也變得柔和許多,此時明眸皓齒,靜謐嫻雅,跟方才在庭院內叱吒馭下的女強人,判若兩人了。 連寧氏都發現了女兒的輕微變化,不由得多看了她和蘇宸郎中幾眼。 蘇宸走上前,坐在圓凳之上,也開始診脈起來。 中風之病在古代還有卒中、偏枯的別名,涵蓋後世醫學的腦出血、腦梗塞、腦血管等多種腦血管疾病的範疇。 關於中風誘發的原因和病理闡述,以宋朝為分水嶺,前後朝代是不一樣的。在宋以前,秦漢魏晉隋唐的醫學界以“內虛邪中”立論,認為中風是外風,是人體氣血虧虛,脈絡空虛,外衛不固時,招致風邪入中脈絡,而導致中風。 在北宋之後,醫界郎中們,則開始尋找病人體內器官,偏重於內在誘發因素。金元時期提出了風火痰溼瘀阻絡治病的理論,被明清醫士最後定下“內風致病”理論,發展到二十一世紀時,分的種類就更細了。 少年時候,蘇宸常住在外公家,他的外公沒少給他講解中醫知識,所以,腦海裡還有很深印象。 把脈之後,蘇宸察覺到脈象很亂,而且有些不正常,他又檢查了一下口鼻之外,眉頭緊鎖,起身後對著劉思景道:“劉師弟,你有沒有察覺出,白家主的脈象……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