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章 李輔國:唐朝首位封王拜相的宦官

一、宦海浮沉:李輔國的早年生涯與入侍東宮

李輔國,字靜忠,生於704年,博陸郡(今北京市平谷區)人,其貌不揚,史載其樣貌奇醜無比。少年時因生活所迫,李輔國選擇淨身入宮,成為了一名宦官。在等級森嚴的宮廷中,他憑藉過人的智慧與堅韌,歷經磨礪,最終嶄露頭角。初入宮廷,李輔國並未立即受到重用,而是作為宦官高力士的僕役,從事較為低微的工作。然而,這種看似卑微的起點,卻為他提供了近距離觀察權力運作的機會。

約在四十歲時,李輔國開始掌管閒廄,負責宮廷馬匹簿籍,這使他得以接觸到朝廷後勤事務,並展現出管理才能。轉折點出現在他入侍東宮,成為皇太子李亨的心腹侍從。李輔國以其忠誠、機敏和深思熟慮的建議贏得了太子的信任,逐漸成為太子身邊不可或缺的智囊與親信。

二、亂世權謀:安史之亂中的崛起與軍權掌控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朝中央政權遭受嚴重衝擊。唐玄宗被迫逃離長安,攜部分皇室成員及朝臣南逃至蜀地。在這一動盪的歷史時刻,李輔國展現出了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果斷的行動力。他力勸太子李亨留在北方,以圖恢復大唐江山,此舉無疑對穩定人心、鼓舞士氣起到了關鍵作用。

李亨採納了李輔國的建議,在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發生楊國忠被軍士所殺的變故後,分兵北上,至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李輔國因擁立之功,地位驟升,開始逐步涉足軍事指揮,被任命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參與制定平叛戰略。隨著戰局進展,李輔國進一步掌握了實際軍權,其後歷任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等要職,成為唐肅宗倚重的軍事與政治雙重支柱。

三、權傾朝野:封王拜相與宮廷政變

李輔國在唐肅宗即位及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卓越貢獻與不擇手段的權謀手段並行,使他在短時間內積累了無人能及的權勢。唐肅宗對其依賴日深,不僅在軍事上賦予其獨斷之權,更在政治上予以重用,將其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宦官地位。

首先,李輔國憑藉在肅宗即位過程中的擁立之功,被冊封為郕國公,成為唐朝歷史上首個獲此顯赫爵位的宦官。這一封爵不僅是對他個人功績的肯定,更是標誌著宦官勢力在唐代政治舞臺上地位的顯著提升。李輔國藉此機會,以皇權代言人的姿態,對晚年唐玄宗施以冷遇,實質上剝奪了玄宗的政治影響力。他嚴密監視玄宗的行動,限制其與朝臣接觸,確保了新政權不受前朝餘威干擾,從而穩固了肅宗的統治基礎。

然而,李輔國的權勢慾望並未滿足於此,他進一步把手伸向皇室內部,以清除可能挑戰其權力的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對建寧王李倓的構陷與謀害。李倓素以賢明著稱,且在平叛戰爭中屢立戰功,深得人心。李輔國視其為潛在的政治對手,擔憂其聲望與能力對自身權位構成威脅。於是,他利用肅宗多疑的性格,散佈李倓圖謀不軌的謠言,捏造證據,成功說服肅宗相信其子有篡位之心。建寧王李倓因此被無辜賜死,成為李輔國清除異己、鞏固權位的犧牲品。

除了針對皇室成員,李輔國還參與了對企圖奪權的張皇后與越王李系的誅殺行動。張皇后在肅宗病重之際,意圖干預朝政,甚至欲立己子為儲,其行為觸動了李輔國的核心利益。李輔國與另一權宦程元振聯手,迅速平定了張皇后及其黨羽的政變企圖,越王李系亦在此次行動中喪生。透過這次宮廷政變,李輔國徹底掃清了可能威脅其權勢的內部力量,進一步強化了其在朝中的統治地位。

然而,李輔國的這些舉動雖然暫時鞏固了自己的權柄,卻也極大地加劇了朝野內外對他的反感與敵意。他以權謀手段排除異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