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高度集中的皇權體系,對於麾下的將領,尤其是擁有重兵的開國元勳,他始終保持警惕,生怕其權力過大,威脅到皇權的穩固。
常茂與馮勝之間的紛爭,絕非單純的個人恩怨,而是皇權與軍權矛盾的直接體現。馮勝作為資深將領,面對常茂引起的外交與軍事危機,他選擇上報給皇帝,這一行為在表面上看似是對常茂個人的不滿,實則是向朱元璋展示忠誠,以求在這場權力博弈中站穩腳跟。此舉也凸顯了在皇權壓力下,即便是親家之間,利益與自保也會驅使人作出不利於親情的選擇。
南京城內的風波,很快演變為一場宮廷內外的政治博弈。常茂與馮勝的相互指責,不僅暴露了二人關係的破裂,也反映了朝廷內部暗流湧動的派系鬥爭。朱元璋作為這場博弈的中心,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僅是處理一起軍事衝突那麼簡單,更是一次鞏固皇權、調整軍政關係的契機。他巧妙地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首先收回了馮勝的兵權,以此警告其他將領不可擅自專權,同時對常茂進行處罰,將其發配至偏遠的龍州,既是對常茂衝動行為的懲戒,也是一種保護措施,避免了因進一步的衝突可能導致的動盪。
四、結語
常茂在龍州的四年,遠離了京城的繁華與權鬥,卻也失去了再展宏圖的機會。四年的流放生活,對於一位曾經馳騁沙場的將領而言,無疑是一種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摺磨。1391年,常茂在龍州逝世,結束了其波折起伏的一生。他的故事,是對明朝初年皇權集中、軍事貴族榮辱交織以及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相互作用的深刻反映。常茂的一生,既是開國功臣後代的榮耀,也是權力鬥爭犧牲品的悲哀,為後世留下了關於忠誠、權力與人性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