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3月至4月,愛因斯坦訪問了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係正常化。在此期間,他還發表了一篇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進一步闡述了自己對科學哲學的看法。4月,愛因斯坦加入了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7月,愛因斯坦收到了死亡威脅,不得不暫時離開柏林,前往安全的地方避難。在逃亡途中,他訪問了科倫坡、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上海,這些旅行不僅豐富了他的個人經歷,也擴大了他的國際影響力。11月9日,愛因斯坦在從日本到上海的途中,透過電報得知自己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訊息使他感到既意外又欣慰。
1923年2月2日,愛因斯坦從日本返回途中,訪問了巴勒斯坦,逗留了12天。這次訪問對愛因斯坦來說意義重大,他不僅為希伯來大學的建設提供了支援,還深入瞭解了巴勒斯坦的猶太社群。2月8日,愛因斯坦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也是對他在科學和社會活動中的貢獻的認可。
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愛因斯坦訪問了西班牙,進一步擴充套件了他的國際視野。3月,愛因斯坦對國際聯盟的能力感到失望,向國聯提出了辭職。6月至7月,他積極參與建立“新俄朋友協會”,併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致力於促進國際間的友好合作。7月,愛因斯坦前往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發表了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演講,以此表達對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感激之情。12月,愛因斯坦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四、參與反戰
1924年,愛因斯坦加入柏林的猶太組織,併成為繳納會費的會員,這標誌著他更加積極地參與猶太社群的活動。同年12月,愛因斯坦取得了最後一個重大發現,從統計漲落的分析中得出了一個波和物質締合的獨立論證,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援了量子力學的發展。此外,他還發現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現象在低溫條件下,大量粒子會凝聚成同一個量子態,為後來的超流體和超導體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1925年,愛因斯坦受聘為德蘇合作團體“東方文化技術協會”理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5月至6月,他前往南美洲訪問,期間與甘地和其他人一起,在拒絕服兵役的宣告上簽字,明確表達了他對和平與非暴力的堅定支援。同年,愛因斯坦接受了科普列獎章,為希伯來大學的董事會工作,並發表了《非歐幾里得幾何和物理學》一文,進一步探討了相對論與幾何學的關係。
1926年,愛因斯坦與海森堡就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這些討論不僅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也引發了科學界對微觀世界本質的廣泛思考。同年,愛因斯坦接受了“皇家天文學家”的金質獎章,並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這些榮譽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國際科學界的崇高地位。
1927年2月,愛因斯坦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積極參與反法西斯鬥爭。同年,他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並被選為名譽主席。10月,愛因斯坦參加了第五屆布魯塞爾索爾維物理討論會,與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論戰。這次論戰不僅深化了科學界對量子力學的理解,也展示了愛因斯坦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同年,他還發表了《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展的影響》,回顧了經典力學的歷史和影響。
1928年1月,愛因斯坦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繼續積極參與和平與人權活動。春天,由於身體過度勞累,健康狀況不佳,愛因斯坦前往瑞士達沃斯療養,併為青年講學,傳遞科學知識和人道主義精神。同年,他發表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