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織田信長:戰國風雲中的變革者

。這一行動遭遇了南近江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的抵抗。在織田軍的猛烈攻勢下,觀音寺城被攻陷,六角父子逃往伊賀,六角氏也因此滅亡。六角氏殘部繼續展開游擊戰,但已無力迴天。

看到織田信長上洛的行動,執掌中央政治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認識到織田信長的實力,紛紛臣服。其他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大多逃往阿波,而如池田勝正等人則投降了織田信長。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織田信長就迅速打破了三好松永政權的統治,建立了以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織田政權。足利義昭提議讓織田信長擔任副將軍之職,但信長看穿了其中的陰謀,婉言拒絕。

隨後,織田信長開始對伊勢國展開侵攻。永祿十一年(1568年),神戶具盛投降,織田信長將三子織田信孝送入神戶家作為養子,從而控制了神戶氏。永祿十二年(1569年),織田信長與伊勢國司北畠具教開戰。儘管北畠具教奮力抵抗,但最終仍然處於劣勢,不得不接受織田信長提出的條件,即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作為北畠具教的嫡子北畠具房的養子,從而實現了對伊勢國的控制。

然而,到了天正四年(1576年),織田信長打破了對北畠具教父子的人身安全承諾,將北畠具教及其次子長野具藤殺害,而北畠具房也在幾年後在幽禁中去世。同樣,神戶具盛在接受織田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後,也被軟禁。

七、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永祿十二年(1569年)1月,正當織田信長率領主力軍隊返回美濃之際,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眾趁機密謀襲擊京都的足利義昭御所所在的六條本國寺,發動了所謂的“六條合戰”。織田信長在得知訊息後,冒著大雪以驚人的速度行軍,僅用兩天時間就帶領援軍抵達京都。在這之前,由於淺井長政的援軍與明智光秀的奮戰,三好齋藤軍已被擊退。同時,響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在高槻城遭到織田信長的進攻,入江春景投降後,織田信長並未寬恕其背叛行為,而是將其處決。

在這一天,織田信長還要求堺市繳納兩萬貫的矢錢(軍費),此舉讓堺會合眾(商人聯合會)從原先依靠三好三人眾抵抗織田信長的狀態轉變為臣服於織田信長。隨著三好三人眾被織田軍擊敗,堺市的商人們也不得不向織田信長低頭,從而擴大了織田信長在京畿地區的勢力範圍。

同年,為了限制足利義昭的幕府將軍權力,織田信長訂立了“殿中御掟”九條,並追加了七條,昭告天下,並讓足利義昭承認這項命令。然而,這一系列舉措加劇了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之間的對立。

永祿十三年(1570年)4月,織田信長決定討伐多次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這次行動打破了他與淺井長政同盟時的約定,即不進攻淺井氏的盟友朝倉氏。織田信長聯合盟友德川家康共同進軍越前,逐步攻擊朝倉氏的城池,直至逼近金崎城。在此期間,淺井長政突然出兵救援朝倉氏,織田信長察覺到淺井長政的叛變,立即著手撤退。這一突然的變故導致聯軍陷入退路被截的危機之中。在池田恆興(殿軍總大將)、明智光秀、木下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等人的奮力作戰下(即金崎之戰),織田信長最終得以逃脫,返回京都時身邊只剩下了約十人。

此次事件後,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之間的對立進一步升級。足利義昭釋出命令,號召各國勢力共同討伐織田信長。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是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雜賀眾等寺廟勢力,都加入了反對織田信長的陣營,形成了“信長包圍網”。

,!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織田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同年6月,在近江的姊川河原,織田信長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聯軍展開了一場大戰(即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