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徽號被加上了“端裕”二字。次年,同治帝年滿十八,慈安與慈禧撤簾歸政,但這一短暫的歸政並未持續太久。同治帝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初十(12月18日)病逝後,慈安與慈禧再次垂簾聽政,並立奕譞之子載湉繼位,即後來的光緒帝。
光緒二年(1876年)慈安迎來了她的四十歲生日,徽號增加了“昭和莊敬”四字,至此她的全稱為“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慈安逐漸退出了具體的政務處理,將更多的事務交由慈禧處理或是委託軍機處。然而,在某些特定場合,如光緒六年(1880年)致祭東陵時,慈安依然展示了她在禮儀問題上的權威,使得慈禧不得不作出妥協。
五、中年病崩
光緒七年(1881年),對於晚清政壇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慈禧太后突然患病,無法處理政事,慈安太后不得不獨自承擔起處理朝政的責任。然而,慈安素來不擅長處理複雜的政務,這一突如其來的重任讓她感到壓力巨大。
三月初九日,慈安太后突然感到不適,起初只是輕微的風寒症狀。宮廷醫生立即為她開具了藥方,並給予了精心的治療。然而,病情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不到一個時辰,慈安的病情急劇惡化。她出現了嚴重的類似風癇的症狀,如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呼吸困難、痰阻氣道、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嚴重症狀。
次日(即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的病情進一步加重,最終在戌時(相當於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在鍾粹宮內不幸逝世,享年僅四十五歲。慈安的突然離世震驚了整個朝廷,人們對於她的突然病逝感到非常意外和悲痛。
慈安去世後,朝廷立即著手準備喪葬事宜。五月十三日(6月9日),朝廷追贈她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儀天祚聖顯皇后”。九月十七日卯時(凌晨五點到七點之間),慈安的靈柩被安葬於昌瑞山南麓偏西的普祥峪定東陵。九月二十二日,慈安的牌位被供奉於太廟,完成了最後的祭祀儀式。
慈安的去世意味著晚清政壇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領導者。她的逝世不僅對當時的政局產生了影響,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慈安在世時,雖然在日常政務上不如慈禧活躍,但在關鍵時刻,她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決斷力,為晚清政府維持了一定的穩定局面。
到了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慈安的諡號又被追加了“誠靖”二字,至此,她的完整諡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這一追贈體現了後世對其一生功績的高度評價,以及對其品德的認可。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