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力被徹底消滅。這場歷時一年多的艱苦戰鬥,終於以清軍的勝利告終。
駱秉章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得到了清廷的高度認可。由於其顯著的軍功,駱秉章在當年的京察中被賞加太子少保銜。
五、滅石達開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的重要將領石達開決定從雲貴邊界向四川發起進攻。石達開意圖透過奪取四川來穩固其在西南的地位,並尋求進一步的發展空間。然而,他並沒有預料到的是,清軍已經在四川做好了嚴密的佈防,準備迎接他的到來。
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公曆5月14日),石達開率領三四萬太平軍抵達紫打地,準備橫渡大渡河,進而直取成都。然而,由駱秉章策劃的防禦體系已經準備就緒,清軍、湘軍以及土司的“夷兵”組成了一個堅固的防線,嚴陣以待。
農曆四月初四(公曆5月21日),石達開的部隊開始嘗試渡過大渡河。當太平軍的筏子處於河流中心,即一半的兵力已經渡過河流時,駱秉章指揮的清軍突然發動了攻擊,使用槍炮對太平軍進行了連環襲擊。由於突然襲擊,加上河流湍急,石達開的部隊遭受了重大損失。
到了農曆四月十二日(公曆5月29日),清軍成功奪取了馬鞍山,切斷了太平軍的糧食供應線,使得石達開的部隊陷入了絕境。面對這樣的局面,石達開決定嘗試與駱秉章談判,以個人的生死換取部下的生存機會。駱秉章同意了石達開的要求,並派遣楊應剛前往石達開的大營進行遊說,試圖說服石達開放棄抵抗,解甲歸田。
石達開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與駱秉章簽訂了協議。然而,在石達開投降後,駱秉章並未遵守承諾,反而將石達開逮捕。石達開的部下在繳械投誠後,大部分被遣散,但仍有約兩千人在大樹堡寺廟被安置。令人遺憾的是,駱秉章在一個夜晚將這部分人全部剿滅。
六、炙手可熱
同治二年(1863年),隨著石達開的被捕和最終在成都被凌遲處死,駱秉章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石達開的失敗和處決,不僅象徵著太平天國運動在西南方向上的終結,也標誌著駱秉章個人威望和地位的空前提升。為此,清廷再次嘉獎駱秉章,授予他太子太保的榮譽職務。
,!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隨著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的陷落,清廷開始了大規模的論功行賞。駱秉章因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貢獻,被加恩賞賜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並被賜予雙眼花翎,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象徵著他作為清廷功臣的地位。
隨著地位的提升,駱秉章的職責也隨之增加。同治六年(1867年),他被晉升為四川總督,併兼任協辦大學士,成為當時政壇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這一時期,駱秉章的政治影響力甚至超越了他的行政轄區,擴充套件到了整個西南乃至全國範圍。朝廷在制定重大政策時,會諮詢駱秉章的意見;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省份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務安排也會事先徵求他的看法。駱秉章與曾國藩並稱為當時清廷的兩大支柱,他們的意見對清廷決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駱秉章的聲譽不僅體現在政治領域,也體現在他對於地方治理的貢獻。在西南地區,駱秉章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生產的政策,包括整頓吏治、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的困境,贏得了民心。
然而,多年的辛勞征戰也使駱秉章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特別是眼疾日益加重。駱秉章多次上書請求辭官歸鄉,但皇帝考慮到他“老成碩望、排程有方”,始終未予批准,反而要求他“力疾視事”,僅給予了短暫的假期以供休養。
七、病逝任上
同治六年(1867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公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