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章 俞大猷:明廷抗倭雄獅,劍指東南,功勳赫赫

靖四十三年(1564年),俞大猷臨危受命,調任廣東總兵官,面對潮州倭寇與海盜吳平勾結,以及藍松三、伍端等少數民族首領的叛亂,局勢極為複雜。俞大猷憑藉豐富的招降經驗和顯赫的戰功,採取了軟硬兼施的策略,單騎入伍端等部,成功招降程紹錄,並借其之口勸降梁道輝,顯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手腕與軍事威懾力。

在惠州,俞大猷的威名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惠州參將謝敕在與伍端交戰中處於下風,提及“俞家軍”的到來,伍端等首領聞風而逃,避免了正面衝突。不久,俞大猷親臨惠州,迅速擒獲溫七,迫使伍端負荊請罪,請求參與抗倭,以此彌補過錯。俞大猷順勢而為,任命伍端為先鋒,於鄒塘圍剿倭寇,一舉焚殺四百餘人,展現了其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

倭寇敗退至崎沙、甲子等地,企圖乘船逃逸,但遭遇海上風暴,損失慘重。倖存者退守海豐金錫都,俞大猷率軍圍困,歷時兩月,斷其糧道。副將湯克寬設伏,擊斃倭寇首領三人,參將王詔等隨後趕到,徹底殲滅殘敵,彰顯了明軍的強悍實力。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平捲土重來,製造大量船隻,聚眾叛亂。戚繼光與俞大猷再度攜手,水陸並進,重創吳平,迫使其逃往鳳凰山。然而,在後續的追擊中,湯克寬、李超的部隊遭遇挫折,吳平乘機逃入大海,俞大猷也因此受到彈劾,被免去官職。最終,吳平在萬橋山被湯克寬部徹底消滅,但其生死成了謎團,留下了一段未完的戰史。

6、討平流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李亞元在河源、翁源地區煽動叛亂,威脅地方安寧。面對這一嚴峻挑戰,總督吳桂芳緊急調集十萬大軍,委任俞大猷為先鋒,率領精銳部隊深入敵腹。俞大猷採用分兵五哨的戰術,直搗李亞元巢穴,經過一系列激烈戰鬥,成功俘虜斬殺叛軍一萬四百餘人,解救被挾持的百姓八萬餘人。這一輝煌戰果,不僅穩固了地方秩序,也為俞大猷贏得了“平蠻將軍”的殊榮,官職晉升為署都督同知。

伍端病逝後,其部下王世橋趁機作亂,局勢一度動盪。俞大猷臨危不懼,迅速調集兵力,對王世橋叛軍發起猛攻。經過一番激戰,王世橋被其部下捆綁,主動向俞大猷投降,再次彰顯了俞大猷在平叛中的傑出指揮能力和軍事影響力。

隆慶二年(1568年),海賊 曾 一 本 在廣州、福建沿海肆虐,嚴重威脅海疆安全。在澄海知縣被擄、守備李茂才戰死的緊急情況下,朝廷緊急派遣俞大猷督廣東兵前往征討。俞大猷不負眾望,率領郭成、李錫等將領,精心部署,一舉剿滅曾一本的勢力,將其擒殺,海疆危機得以解除,俞大猷因此晉升為右都督,再次證明了其在海防方面的卓越貢獻。

隆慶五年(1571年),廣西黃朝猛、韋銀豹叛亂,大肆劫掠,民不聊生。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巡撫殷正茂集結十四萬大軍,命俞大猷掛帥出征。俞大猷兵分四路,連續攻破叛軍數十個據點,迫使韋銀豹等退守潮水高地。在久攻不下之際,俞大猷巧用計策,先佯攻馬浪,再派參將王世科趁雨夜設伏,最終於黎明時分發起總攻,將敵人一舉殲滅,生擒黃朝猛、韋銀豹,斬首八千四百餘人。此次戰役的勝利,不僅平定了廣西的叛亂,也確立了俞大猷在平叛作戰中的顯赫地位,其子孫因此獲得世襲指揮僉事的榮譽。

四、晚年

俞大猷,這位明代的抗倭名將,不僅以卓越的軍事才能聞名於世,更以廉潔自律、愛護部下的高尚品格深受尊敬。在其輝煌的軍事生涯中,儘管屢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卻也不免遭受不公。巡按李良臣以莫須有的“奸貪”之罪對其進行彈劾,幸得兵部力挺,澄清事實,終使俞大猷免於不白之冤。然而,皇帝詔令其回原籍聽候差遣的決定,卻也讓他暫時離開了軍事舞臺。

不久,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