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歷
鮑承先出身於將門之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軍事訓練。明萬曆年間,他憑藉自身的才能和家族背景,逐步晉升為山西利民堡守備,並在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因表現出色而得到了山西巡撫吳仁度的褒獎。此後,鮑承先的仕途更加順暢,先後擔任薊鎮德州遊擊和京城東二營參將。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面對蒙古軍隊對薊州的侵擾,鮑承先被調任為五軍營參將,帶領三千多名士兵前往薊州加強防禦。
隨著後金勢力的不斷擴張,遼東地區的局勢日益緊張。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和開鐵之戰中遭受慘敗,遼東地區兵員損失嚴重。在此背景下,明廷緊急調派各地精銳部隊增援遼東。鮑承先被提升為副總兵,負責招募新兵前往遼東前線。同年九月,他被正式任命為開原東協副總兵,主要任務是協助總兵官賀世賢、李秉誠等人鎮守瀋陽城。泰昌元年(1620年),遼東經略熊廷弼在離任前對諸將進行了表彰,鮑承先因此被加封為都督僉事。
然而,鮑承先的命運在天啟元年(1621年)發生了轉折。這一年三月,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率軍進攻瀋陽和遼陽,鮑承先被派遣出城駐守。但在敵軍強大的攻勢面前,鮑承先的部隊未做有效抵抗便迅速撤回城內,導致數百人傷亡,數千人被俘。不久之後,總兵賀世賢在戰鬥中陣亡,瀋陽和遼陽相繼落入後金手中。鮑承先被迫退守廣寧,期間被薊遼總督文球定為“無功而微有罪”。
到了天啟二年(1622年),努爾哈赤再次率領大軍進攻廣寧。鮑承先跟隨總兵劉渠前往救援西平堡,但在戰鬥中,他與孫得功一同倉皇潰逃。最終,廣寧城被孫得功獻給了後金。鮑承先在城破之後藏匿數日,最終選擇向後金投降。努爾哈赤考慮到鮑承先的軍事才能,仍舊授予他副將之職,這標誌著鮑承先從明朝將領轉變為後金的一員。
二、計除崇煥
皇太極即位後,於天聰三年(1629年)建立了文館,這是後金時期的內閣機構,負責處理軍國大事。鮑承先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文館,開始了他在後金統治集團中的政治生涯。寧完我,作為後金的重要決策大臣,推薦鮑承先進入文館任職,這表明鮑承先已經開始在後金的決策層中發揮重要作用。
同年十二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伐明,鮑承先隨同濟爾哈朗由龍井關進入明朝境內,攻佔了馬蘭峪,併成功招降了該地的守將。隨後,後金軍繼續南進,抵達了北京城下,招降了明朝的牧馬廠太監,獲取了大量的戰馬資源。在這一系列行動中,鮑承先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協助招降,還幫助獲取了寶貴的物資。
此時,後金軍已經逼近北京城,與明軍發生激烈交戰。明遼東督師袁崇煥率領兩萬兵馬前來救援,駐紮於廣渠門外,成為了後金軍面臨的最大威脅。面對這樣的局面,皇太極召見了鮑承先和高鴻中,密謀除掉袁崇煥。他們制定了一項精心策劃的反間計。
鮑承先和高鴻中按照計劃,製造了一種與袁崇煥有秘密聯絡的假象,讓明朝太監楊某無意中聽到他們的對話。對話內容被設計得似乎透露出袁崇煥與後金之間有某種密謀,以削弱北京的防禦。為了讓這個計策得以實施,鮑承先等人故意讓楊太監有機會逃走,並返回北京城內。楊太監聽到這些對話後,急忙逃回北京,向崇禎皇帝彙報了他所聽到的訊息。
崇禎皇帝聽信了楊太監的話,懷疑袁崇煥有通敵之嫌,於是下令逮捕袁崇煥,並最終處決了他。這一事件對明朝的軍事防線造成了重大打擊,同時也極大地動搖了明廷的信心。
三、隨軍伐明
天聰四年(1630年),鮑承先隨同後金軍攻佔了永平。在這次行動中,他親自寫信給遷安知縣朱運泰和遊擊卜文熿等人,成功說服他們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