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艱鉅的任務。麾下的500名士兵雖少,但對於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來說,這已足夠展現出他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
十月時,天氣逐漸變得寒冷,嶽樂意識到繼續駐守在寒冷的草原上對士兵們來說極為艱難,因此決定撤回到京師。回到京城後不久,嶽樂因疾病纏身,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逝世于軍中。清廷對嶽樂的逝世表示哀悼,賜予了隆重的葬禮,並追諡號為“和”。
然而,嶽樂的身後並未得到安寧。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貝勒諾尼控告嶽樂在掌管宗人府期間存在不當行為。這一指控導致嶽樂被取消了諡號,並且其爵位被降為安郡王。這一事件對嶽樂的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儘管他生前曾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
嶽樂去世後,他的郡王爵位由第五子瑪爾渾繼承,瑪爾渾去世後又由其子華玘繼續襲爵。不幸的是,華玘去世時沒有留下後代,導致嶽樂的爵位一度處於空缺狀態。
嶽樂的外孫女嫁給了玄燁第八子胤禩,而胤禩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得到了嶽樂外孫女的支援。然而,當雍正帝即位後,他開始對胤禩及其親屬展開報復。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下令取消了嶽樂的安郡王爵位,並在詔書中指責嶽樂“諂附輔政大臣,每觸忤皇考”。這一舉措進一步削弱了嶽樂家族的地位。
儘管嶽樂在身後遭遇了不少風波,但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在追論先人功過時,對嶽樂給予了高度評價。乾隆帝盛讚了嶽樂及其父阿巴泰的戰功,並恢復了嶽樂家族的部分榮譽。乾隆帝還封華玘的孫子為世襲輔國公,這一舉措體現了對嶽樂家族功勳的認可。
結語
愛新覺羅·嶽樂的一生,是中國歷史中一段輝煌的篇章。從宗室貴胄到軍事將領,再到政治家,嶽樂以其非凡的能力,為清朝的繁榮與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戰士,更是清朝初期不可或缺的歷史人物,其精神與事蹟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與銘記。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