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提供了必要的援助。
莫洛在陝西的這段時間,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但他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透過合理的政策和積極的行動,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支援。
三、政治風波
康熙八年(1669年),清朝政壇發生了一場重大的變動,輔政大臣鰲拜因涉嫌謀反被處決。鰲拜在朝中勢力龐大,與許多官員有著密切的關係。莫洛,這位深受百姓愛戴的陝西總督,也因為與鰲拜有過交集而受到了波及。
鰲拜被誅後,朝廷開始對與他有關聯的官員進行審查。莫洛雖未直接參與鰲拜的任何不法行為,但由於兩人之間的過往聯絡,他還是被牽連其中。朝廷認為莫洛可能受到鰲拜的影響,於是決定將其罷官,以示懲戒。
訊息傳出後,陝西百姓十分震驚和不滿。莫洛在陝西期間,不僅有效應對了饑荒,還採取了許多措施減輕百姓負擔,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支援。百姓們不願失去這樣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紛紛上書請求朝廷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強調莫洛的公正無私以及他對陝西作出的巨大貢獻。
,!
在這種情況下,陝西的其他官員也開始行動起來。甘肅巡撫、提督等人意識到,如果莫洛離開,可能會對當地的政治和社會穩定造成不利影響。他們聯合上書康熙帝,力陳莫洛的政績和為人,請求恢復其職務。
最終,在百姓和官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康熙帝重新審視了莫洛的案件。康熙帝本人也瞭解莫洛的為人及其在陝西的工作表現,他意識到莫洛深受百姓擁護的事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官員是否清廉能幹的重要標誌。因此,康熙帝下旨恢復了莫洛的職務,並在旨意中高度讚揚了莫洛深得民心。
四、堅定立場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政壇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波,這場風波的核心人物是平西王吳三桂。吳三桂提出了撤藩的請求,這一舉動引發了朝野的廣泛關注和激烈的辯論。大多數朝臣擔心撤藩可能導致藩王們起兵叛亂,從而主張保留藩鎮制度。然而,莫洛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堅定地認為應當撤銷藩鎮,以防患於未然。
莫洛認為,藩鎮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隱患,它不僅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權威,還可能成為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他多次在朝會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撤藩不僅可以加強中央集權,還能從根本上消除可能的叛亂根源。莫洛的這些觀點得到了一部分官員的支援,但也遭到了不少反對者的批評。
然而,就在年底,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亂的訊息傳來,讓整個朝堂陷入了震驚之中。吳三桂原本是明朝末年的邊防將領,後歸順清朝,被封為平西王,管轄雲南、貴州等地。他的叛亂不僅打破了清朝內部的平衡,也給周邊省份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四川提督鄭蛟麟響應了吳三桂的號召,使得陝西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莫洛的立場在這時顯得尤為重要。他堅持認為,之前提出的撤藩建議如果能夠得到實施,或許可以避免這場叛亂的發生。在叛亂爆發後,莫洛更是積極主張採取果斷措施,迅速平息叛亂,以防止叛亂蔓延到陝西。
陝西作為連線中原與西部邊疆的戰略要地,其安全穩定對於整個清朝至關重要。莫洛深知這一點,因此他不僅在朝堂上積極呼籲採取行動,還親自著手準備應對叛軍的策略。他調遣兵馬,加強陝西的防禦,並派遣軍隊南下漢中和四川廣元一帶,以阻止叛軍的北進。
五、抵禦叛軍
為了應對吳三桂叛亂所帶來的威脅,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康熙帝任命莫洛為經略陝西的大臣,並授予他武英殿大學士的頭銜。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莫洛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投入到抵禦叛軍的工作中。
莫洛深知陝西的戰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