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薦他為“卓異”。
五、平亂湖廣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龍再次被舉薦為“卓異”,隨後被調往武昌府主持政務,並將被擢升為武昌知府。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三藩之亂”爆發,吳三桂的軍隊在貴州、湖南等地迅速擴張勢力,同時派遣了許多湖北籍部將攜帶“札書”回鄉策反,引發了一系列暴亂。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縣發現了所謂的“偽札”,知縣以“通賊”的罪名大肆逮捕,導致人心惶惶。在此背景下,接受“副將偽札”的麻城曹家河人劉君孚父子趁機聯絡東山一帶的山寨發動暴亂。鑑於于成龍在當地擁有很高的威望,他被請出來平息事態。于成龍採取了“招撫”的方針,查清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後,釋出安民告示,使得大多數被迫參與的百姓迴歸正常生活,局勢很快得到了控制。接著,于成龍冒著生命危險獨自進入劉君孚的山寨,成功說服了劉君孚和他的三百名槍手放下武器。僅僅十天的時間,這場動亂就被順利平息了。
同年八月,于成龍被調任黃州知府。不久,第二次暴亂再次爆發。潛入的奸細利用黃州府空虛的機會,聯合當地豪紳發動叛亂。這一次,叛亂的規模更大,聲勢浩大。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于成龍力排眾議,制定了堅守黃州、組織鄉勇主動出擊的戰略。他調動了兩千名鄉勇,指揮他們分路進攻叛軍。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千總吳之蘭英勇犧牲,官軍一度陷入被動。于成龍親自上前線,激勵士氣,最終在李茂升和張尚聖的幫助下,成功擊敗了叛軍首領何士榮,平定了叛亂。這場戰鬥只用了二十四天的時間就取得了勝利,得到了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讚譽。
康熙十五年(1676年),黃州遭遇了災荒,社會動盪不安。于成龍為了安撫民心,修繕了赤壁的亭榭,並與僚屬一起吟詩作賦,以此來穩定社會情緒。不久之後,因為繼母去世,于成龍需要回家丁憂,但蔡毓榮上奏請求讓于成龍繼續任職,即所謂“奪情視事”。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新設立了江防道,駐紮在黃州,于成龍被升任為湖廣下江防道道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六、閩省第一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被升任為福建按察使。在這一職位上,他繼續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百姓情懷。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天,于成龍第三次被舉薦為“卓異”,並被擢升為福建布政使。這一時期,福建巡撫吳興祚專門上書向朝廷推薦于成龍,稱他為“閩省廉能第一”。
儘管于成龍的地位日益顯赫,但他的為民請命之心從未改變。他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關注民間疾苦,不斷為百姓發聲。當時,鄭成功佔據臺灣後,朝廷實施嚴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與鄭成功的軍隊有任何往來。地方官員常常以“通海”的罪名隨意逮捕漁民,甚至株連數千人,並判處死刑。
于成龍在福建按察使任上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深感憂慮。他深知這些被捕的人中很多都是無辜的平民百姓。為了拯救這些無辜者的生命,于成龍決定向當時駐紮在福州的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陳述事實。傑書當時負責維持耿精忠叛亂後的社會秩序。
于成龍向傑書陳情,力陳這些所謂的“通海”案件中涉及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百姓,應當予以釋放。然而,地方大吏們認為案件已經定性,不便輕易更改。面對這一情況,于成龍表現出了堅定的決心,他聲色俱厲地指出那些被審的婦女兒童都是無辜的受害者,並強調人命至重,誓言不能袖手旁觀。傑書久聞于成龍的名聲,被他的慷慨陳詞所打動,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釋放了這些無辜百姓,從而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七、總督兩江
康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