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針對巴噶班第及其父親楚琥爾烏巴什的戰爭,但由於準備不足,這場戰爭並未取得預期成果。
1674年,噶爾丹採取了外交手段,派遣使者桑吉克和格蘇勒訪問莫斯科,表達了與俄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並取消了其父兄禁止俄國人進入領地的禁令,這標誌著他開始嘗試利用外部力量來穩固自己的統治。
1675年,面對鄂齊爾圖汗與楚琥爾烏巴什聯軍的進攻,噶爾丹成功抵禦,並最終在1677年擊敗了鄂齊爾圖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鄂齊爾圖汗被殺,其部眾要麼被噶爾丹吸收,要麼逃離至其他地區。這次勝利極大地提升了噶爾丹的地位,使他成為衛拉特各部公認的盟主。
1678年,噶爾丹進一步擴充套件自己的領土,平定了杜爾伯特、輝特等漠西衛拉特各部,形成了一個較為統一的政權。同年冬季,五世達賴喇嘛授予噶爾丹“丹津博碩克圖汗”的稱號,這個稱號不僅強化了噶爾丹在宗教上的合法性,也為他在政治上提供了權威支援。得到這一稱號後不久,噶爾丹出兵侵入青海,但很快便撤退,具體原因不詳。
,!
四、四面擴張
1679年,噶爾丹率領三萬兵馬入侵吐魯番,並逐漸將其勢力延伸至哈密,迫使當地臣服。隨著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準噶爾部的勢力範圍擴充套件到了甘州一帶,即今天的甘肅張掖附近。這一行動不僅為噶爾丹帶來了經濟利益——例如對當地軍隊徵收硫磺、倭鉛等貢賦,還吸引了西域地區白山派首領和卓伊達雅圖勒拉(阿帕克和卓)的效忠。
1680年,噶爾丹應達賴喇嘛之請,介入了天山南路伊斯蘭教“白山派”與“黑山派”之間的爭鬥。他派遣軍隊支援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經過一系列戰役,成功擊敗黑山派,佔領了喀什噶爾、葉爾羌等地,並囚禁了察合臺后王伊思瑪業勒汗。阿帕克和卓被扶植為新的統治者,並被稱為“阿帕克和卓”(意為世界之王),這標誌著葉爾羌汗國的終結。之後,噶爾丹的軍隊試圖進一步推進至青海邊界,但因清軍的嚴密防守而未能得逞。
1681年後,噶爾丹開始向西擴張。1682年至1683年間,他率軍進攻哈薩克頭克汗,雖然初期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並未削弱他的鬥志。相反,噶爾丹繼續徵兵訓練,並威脅哈薩克人如果不投降,將會持續用兵。1683年,噶爾丹再次發兵,成功佔領了塔什干、撒馬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等重要城市,並將頭克汗之子作為人質押往西藏交給達賴喇嘛。這一行動使哈薩克之地成為了準噶爾部的一部分,並使準噶爾的勢力範圍直接抵達錫爾河沿岸的諾蓋人(高加索突厥人)部族聚居區。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噶爾丹繼續擴張,與費爾干納的布魯特人和烏茲別克人進行了戰爭。1683年秋季,他的部隊遠征至帕米爾的穆爾加布河,甚至遠達薩雷闊裡山。準噶爾騎兵隨後佔領了費爾干納,使烏茲別克汗國屈服。到17世紀70年代末,噶爾丹已經將準噶爾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伊犁河谷,並在額爾齊斯河(也爾的石河)、博爾塔拉等地建立了冬營地。此時,準噶爾的統治範圍已經十分廣闊,北至鄂木河,沿額爾齊斯河溯流而上,直至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哈薩克人遊牧地;東達鄂畢河。準噶爾不僅統治了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區,還將勢力擴充套件到了七河流域與伊塞克湖地區。
五、東進受挫
噶爾丹在17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將目光轉向東面的喀爾喀蒙古,意圖建立統一的大蒙古國。這一時期的擴張計劃最終遭遇挫折,尤其是在與清朝的對抗中。
1688年,噶爾丹利用喀爾喀內部的矛盾,支援札薩克圖汗成袞,並與土謝圖汗部關係緊張。在清朝和達賴喇嘛的調停下,喀爾喀眾多封建主於1686年在庫倫伯勒齊爾會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