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章 熊賜履:從科舉進士到內閣大學士

作,其中包括《學統》、《下學堂札記》、《樸園邇語》等。

《學統》是一部系統總結和探討儒家學說發展的著作,熊賜履在書中對儒家經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對歷代儒者的學說進行了評述。這部作品體現了他對儒家思想傳承與發展的深刻認識。

《下學堂札記》則是熊賜履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的記錄,透過這些札記,可以看出他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敏銳洞察力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樸園邇語》是一部集理學思想與生活感悟於一體的著作,反映了熊賜履在學術與修身之間的平衡之道。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他深厚的學識,也體現了他作為學者的謙遜與平易近人。

六、復出病故

熊賜履在經歷了嚼籤案的打擊後,一度退隱學術,專注於理學研究。然而,他的學識與才幹並未被遺忘。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廷再次給予了熊賜履機會,任命他為禮部尚書,這標誌著他重新回到了政治舞臺。然而,不久之後,由於母親去世,熊賜履按照傳統禮俗返回江寧守喪,暫時離開了官場。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熊賜履再度被授予禮部尚書的職位,這顯示出康熙帝對他的信任與重視。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正式進入京師,開始了新一輪的政治生涯。次年,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熊賜履被調任吏部尚書,這是一個更為重要的職位,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進一步穩固。

隨著時間的推移,熊賜履在官場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他被任命為東閣大學士,並擔任《平定朔漠方略》和《明史》的總裁官,這標誌著他在學術和政治上的雙重成就。在這一時期,熊賜履不僅在政治上有所建樹,還在學術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到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熊賜履已經年屆68歲,他以年事已高為由請求退休。康熙帝對熊賜履的貢獻表示讚賞,並命令他以原官卸任,但仍可享受俸祿留在京師以備顧問,這意味著他雖不在官位,但仍能在關鍵時刻為皇帝提供意見。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熊賜履回到了江寧,開始了晚年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可能繼續從事學術研究,並指導後學。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熊賜履因病去世,享年74歲。他逝世後,朝廷追贈他為“文端”,這是對他一生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評價。

六、結語

熊賜履作為清初理學名臣,不僅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更是在學術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思想和著作至今仍受到後世學者的關注與研究。透過對熊賜履生平及學術成就的回顧,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清代初期的文化氛圍和社會變革,以及理學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的演變與發展。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