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章 朱軾:從高安走向清朝盛世的帝師元老

生的事蹟充分展現了他對於國家和社會的貢獻。他出生於江西省高安市的一個普通農家,自幼立志於學,勤奮苦讀,終於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進士,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仕宦生涯。朱軾的政治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尤其推崇朱熹學說,秉持“君主專制+道德教化”的為官之道,強調透過教化來改變民風民俗。

在擔任潛江知縣期間,朱軾將“教民易俗”作為施政的重點,他利用當地的方言編寫訓解材料,每月定期向鄉民宣講,推廣聖諭十六條,旨在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無論在何地任職,朱軾都堅持推行儒家思想,創辦書院,提倡儒學教育。他曾三次主持會試,選拔人才的標準不僅看重考生的學問,更注重其能否理解併發揚儒家經典的精神實質。

朱軾在政務上的成就同樣顯著。他在浙江巡撫任內,面對嚴重的海患問題,採取了“木櫃法”進行海堤建設,這種方法透過使用耐水木材製成水櫃,內部填塞碎石,以此加固堤基,再在外層砌築巨石,確保了海堤的穩固。這一工程大大減少了海潮對沿海地區的影響,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被譽為“朱軾所修不塌”。

,!

朱軾還特別關注民生問題,他深知“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此在潛江任職之初便頒佈了一系列減負措施,減輕了百姓的經濟負擔。對於水利建設,朱軾更是親自參與規劃和監督,確保每一項工程都能切實惠及百姓。他的這些做法,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廣泛讚譽,被尊稱為“大清官”。

朱軾一生廉潔奉公,生活簡樸,為人所稱道。據傳,他在宴請乾隆帝時,僅用四盤二碗的簡單菜式招待,這種宴席形式後來在高安地區流傳開來,被稱為“朱公席”。朱軾不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評價,被譽為“學術端醇,器資凝厚”。

四、御賜摺扇

御賜摺扇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朱軾在雍正朝時的正直與廉潔。這把珍貴的摺扇不僅是朱軾個人榮譽的象徵,更是他為官清廉、公正無私品質的真實寫照。根據朱軾後裔的介紹,這把摺扇背後隱藏著一段關於科考公正性的故事。

在雍正朝的一次科考前夕,朱軾被任命為主考官,而劉碧則擔任副主考官。按照慣例,皇帝會在考試前秘密召見兩位主考官,告知他們考題。然而,在這次科考中,出現了意外的情況。就在考題確定之後不久,國舅透過其親信向兩位主考官送去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和貴重禮品,意圖讓主考官照顧其子在科考中的表現。與此同時,其他幾位朝廷要員也紛紛效仿,試圖透過送禮的方式為其親友謀取利益。

面對這種情況,劉碧選擇了接受禮物,並將考題洩露給了送禮者,以換取更多的利益。然而,朱軾卻沒有被眼前的財物所動,他深知科考的公平性對於選拔真正的人才至關重要。於是,朱軾在收到禮物後的第一時間,帶著所有的禮品和禮單連夜進宮,向雍正帝彙報了此事。雍正帝聽後勃然大怒,準備立即懲治那些企圖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的人。

朱軾卻建議雍正帝暫時不要處理這些官員,而是先更換考題,以保證考試的公正性。雍正帝採納了他的建議,重新制定了考題。考試結束後,那些試圖透過賄賂獲得好處的官員們的親屬子女並沒有出現在合格名單上,反而是那些真正有才華、見解獨特的人才脫穎而出。

雍正帝對朱軾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他“盡撥佳文、摒除弊端”,併為了表彰他的正直與貢獻,特地賜給他一面題有詩句的摺扇。扇面上的詩“高嶽生良佐,興朝瑞老臣……”不僅讚揚了朱軾的品格,也體現了雍正帝對他的信任與器重。

五、晚年

朱軾的一生,是奉獻與忠誠的寫照,他始終堅守在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