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甘文焜所轄的軍隊全部調往雲南,希望透過給予利益來爭取他們的效忠。這一系列動作顯示了吳三桂正在擴大自己在雲南和貴州的影響範圍。
隨著甘文焜離開,吳三桂進一步鞏固了對雲貴兩省的控制,不僅掌握了兩地文武官員的任命權,還能夠影響其他省份的官員選拔。他與朝中的權臣如鰲拜相互勾結,形成了內外呼應的局面。經濟上,吳三桂享有獨立的財務運作權,每年還能從國庫領取鉅額資金,並透過徵收苛捐雜稅、開採金銀銅礦、自鑄錢幣等方式積累財富。此外,他還透過茶馬貿易與西藏建立聯絡,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三、獨撐危局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隨著廣東的尚可喜請求回遼東養老,吳三桂也試探性地上書請求撤兵,意圖測試清廷對其的信任程度。康熙帝察覺到這是一個削弱吳三桂勢力的機會,隨即批准了吳三桂的請求,並命令其撤至山海關外。然而,吳三桂並沒有遵照命令列事,反而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73年12月28日)以“興明”為名,自封為“總理天下水陸兵馬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正式宣佈叛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吳三桂在昆明開設鑄幣廠,籌集軍餉,並組織雲南各地的土司軍隊,準備發動全面進攻。他命令雲南的民眾蓄起長髮,穿上明代服飾,以此來表明他恢復前朝的決心。吳三桂的軍隊打著“伐暴救民”的旗幟,試圖贏得士兵的支援,並煽動民眾加入他的事業。
在吳三桂叛亂的前幾天,他殺害了不願意與他一同叛亂的雲南巡撫朱國治。隨後,他迅速行動,派馬寶率軍向東進軍貴州,同時派遣王屏藩向北進攻四川。此時,貴州提督李本深和雲南提督張國柱等人紛紛響應吳三桂,暗中集結軍隊,準備譁變。
面對如此危機,甘文焜在十月重返貴陽擔任雲貴總督後,立即向朝廷報告了雲貴地區叛亂的情況,並派遣族弟甘文炯緊急赴京通報。同時,他也通知了川湖總督蔡毓榮,請求派遣援軍協助平叛。甘文焜命令李本深率軍駐防盤江,以阻止吳三桂的軍隊東進貴州,但李本深並未執行命令,反而找各種理由推脫。甘文焜嚴厲警告李本深,強調忠誠的重要性,並鼓勵他為國盡忠,但李本深對此置若罔聞,並最終在安順公開倒戈,加入了吳三桂的陣營。就連貴州巡撫曹申吉也未能堅守陣地,同樣投降了吳三桂。
當安順失守後,甘文焜親自率領部隊前往前線,準備在貴陽堅守陣地,抵抗叛軍。然而,他很快發現,貴陽的守軍已經被吳三桂收買,不再聽從他的命令。當甘文焜召集士兵準備誓師作戰時,一些軍官竟然勸說他投降吳三桂。士兵們表示,吳三桂對他們有恩,給了他們生活上的幫助,並承諾立功受賞。由於缺乏教育,他們認為忠誠於吳三桂才是正道。
甘文焜未曾想到,吳三桂早已透過一系列手段,在軍中埋下了分裂的種子。任何追隨甘文焜的人都受到了壓制,而那些聽命於吳三桂的人則得到了提拔和獎勵。這樣一來,吳三桂實際上已經剝奪了甘文焜對軍隊的實際控制權。在這樣的情況下,甘文焜試圖召集貴陽城內的官員共同應對危機,卻發現這些官員在關鍵時刻都避而不見。
四、為國殉難
甘文焜在面對吳三桂叛軍步步緊逼的危急時刻,做出了最後的抗爭。貴陽城內形勢危急,叛軍的白旗已經在城中若隱若現。甘文焜深知貴陽難以堅守,決定轉移至鎮遠,那裡地勢險要,既可以作為抵禦叛軍的屏障,又能成為號召忠於朝廷力量的據點。
在離開貴陽之前,甘文焜為了防止家人落入敵手遭受侮辱,命令自己的妾室盛氏帶領家中婦女七人自盡。這一悲壯的決定,體現了甘文焜在極端環境下對家人名譽的保護。隨後,甘文焜帶著他的四子甘國城以及其他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