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托古人之 事 幾 ,誣引古人之言論,以洩一己不平之怨怒”,下令將其在軍前正法。同一時期,監察御史謝濟世因為在批註《大學》時對程朱理學提出質疑,也被視為對官方意識形態的挑戰,雍正帝命令在處死陸生楠時讓謝濟世陪綁,以示懲戒。
同年,曾靜派遣弟子張熙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謀反的事件暴露,牽涉到了已故理學家呂留良。雍正帝藉此機會大興文字獄,不僅打擊了反對勢力,還透過審查書籍和文字,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控制,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權威。這一系列的文字獄事件,顯示了雍正帝在思想控制方面的強硬態度。
為了記錄自己的政績和諭旨,雍正帝將他批閱過的奏摺精選輯錄成《硃批諭旨》。他對臣工的諭旨,則由張廷玉等人記錄編纂成《上諭內閣》、《上諭八旗》。雍正帝的各種文章也被後人整理成《御製文集》。這些文獻不僅反映了雍正帝的執政理念和政策方針,也為後世研究其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
六、離奇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貴州古州、臺拱一帶發生了苗民叛亂。雍正帝迅速採取行動,任命哈元生為揚威將軍,統領四省的官兵進行征討。同時,他還命果親王胤禮、皇四子弘曆(未來的乾隆帝)、皇五子弘晝,以及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人協同辦理苗疆事務,並安排刑部尚書張照和副都御史德希壽幫助處理相關事宜。在軍隊的迅速行動下,貴州的苗民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
雍正帝在位期間,十分注重修建園林,尤其是圓明園宮苑。他常常在圓明園和紫禁城之間往返居住。由於年輕時曾經中暑,雍正帝對炎熱天氣特別敏感,因此偏愛氣候較為涼爽的圓明園。園內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成為他常住的地方,這些宮殿不僅環境優美,而且冬暖夏涼,非常適合居住。
然而,就在這一年,雍正帝的身體狀況突然惡化。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帝開始感到不適,但仍堅持處理政務。然而,僅僅兩天之後,即八月二十三日子時(深夜),雍正帝便突然駕崩,享年58歲。他的去世顯得非常突然,以至於歷史上對此有許多猜測和傳言。
雍正帝的去世引起了朝野的震驚,因為他的健康狀況在去世前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惡化跡象。關於雍正帝的死因,歷史上一直存在多種說法。有的記載認為他是因過度勞累而猝死,有的則推測可能是中毒或其他突發性疾病所致。儘管如此,官方的記載仍然將其去世描述為突發性的。
雍正帝去世後,根據他生前所確立的秘密立儲制度,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承皇位。弘曆即位後,廟號為世宗,諡號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這一秘密立儲制度的實施,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爭奪儲位的激烈鬥爭,確保了皇位的平穩過渡。
雍正帝在位期間,雖然執政時間相對較短,但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清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政治上的整頓吏治、創立密摺制度,還是經濟上的攤丁入畝、耗羨歸公,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清朝的社會狀況,為後來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雍正帝在位僅十三年,但他所推行的改革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他的一些政策和手段備受爭議,如嚴格的監控制度和對反對者的無情打擊,但不可否認的是,雍正帝的努力為康乾盛世的延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逝世發生在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享年58歲,廟號世宗,諡號極盡尊榮,葬於清西陵之泰陵,並將帝位傳給了他的第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雍正帝一生勤於政事,被譽為“以勤先天下”,其治國理念和實際成就至今仍值得研究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