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返回朝廷任職,而是讓他安心侍奉母親。
儘管蔡新暫時離開了京城的繁忙政務,但他並沒有完全脫離國家大事。在家期間,他依然透過書信等方式與朝廷保持聯絡,為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蔡新利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學識,在家中繼續撰寫文章、整理文獻,並透過通訊與其他官員交流,確保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能夠及時傳達給決策層。
蔡新還利用這段時間,致力於家族和社群的教育事業,積極培養年輕一代,傳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他在家鄉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書院,親自授課,教導當地的學子,促進了當地文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地方事務,解決了一些社群內的糾紛,贏得了鄉鄰的尊敬和愛戴。
直到1769年,蔡新已經在家侍奉母親多年,乾隆皇帝考慮到他的能力和經驗,再次徵召他回到京城,委以重任。這一次,蔡新被任命為內廷總師傅,併兼理兵部尚書,同時管理國子監事務。
四、達到權力巔峰
到了1776年,蔡新已經年屆六十,但他依然精力充沛,活躍在政治舞臺上。這一年,他被任命為兵部尚書,負責國家的軍事事務。這一任命不僅表明了乾隆皇帝對蔡新的高度信任,也彰顯了蔡新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乾隆皇帝還親自為蔡新題寫了“武庫耆英”四個大字,以此表彰他在軍事領域的貢獻和在朝中的威望。
隨後幾年間,蔡新繼續在政府中擔任要職,包括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這些職位涉及國家禮儀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官員選拔與考核等重要事務,顯示出蔡新在多個領域的廣泛影響力。1783年,蔡新更是達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頂峰,被任命為文華殿大學士,這是當時文官體系中最為顯赫的位置之一。文華殿大學士不僅是皇帝的重要顧問,還承擔著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重要職責。
1785年,蔡新已經78歲高齡,但仍然精神矍鑠。這一年,乾隆皇帝為了慶祝眾多老臣的長壽,特地舉辦了千叟宴。在宴會上,蔡新作為最年長的大臣之一出席,並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別關注。乾隆皇帝不僅親自到場,還親自為這些老臣祝酒,並表達了對他們長期服務國家的感激之情。
在這次宴會上,乾隆皇帝親自作詩一首,其中提到“蔡新或備伯兄行”,並在註釋中說明蔡新比自己年長四歲,可以視作兄長一般尊敬。這一舉動不僅是對蔡新個人的褒獎,更是對其多年來為國家付出的認可。
同年,蔡新意識到自己的年歲已高,於是向皇帝提出了退休的請求。乾隆皇帝對於蔡新的請求表示理解,並准許他以原官致仕,同時還授予他太子太師這一榮譽職位,以表彰他一生的貢獻。
晚年
蔡新晚年受到了新帝嘉慶的特別關懷,不僅得到了“綠野恆春”的御筆匾額,其子也被賜予官職。直到1799年,這位歷經乾隆、嘉慶兩朝的老臣在家安詳離世,享年92歲。去世後,他被追贈為太傅,並享有祭葬的殊榮,諡號“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