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叛軍自噶爾丹寺前來救援,海蘭察將其擊敗。四月,將軍阿桂令他前往宜喜,與明亮會合偵查大軍進軍的道路,準備合攻。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海蘭察攻克了舍齊、雍中兩寺,屯兵噶拉依河岸,把守險要地帶。不久,與福康安、普爾普等一起截斷了噶拉依右路,攻克了大石卡,轉移火炮進擊扎木什克寨。二月,大金川的頭目索諾木束手就擒,金川之亂被平定。清廷加封海蘭察為一等超勇侯,並賜雙眼花翎。清軍回到京城之後,乾隆帝親自到良鄉城南慰勞,賜給他御用鞍轡和御馬一匹。海蘭察的畫像被懸掛於紫光閣,位列前五十功臣,乾隆帝親自題寫讚詞,表彰其功績。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海蘭察被授予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之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又被補充為公中佐領。
三、鎮壓回民起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和青海地區爆發了回族和撒拉族的反清起事。面對這場動盪,清廷派遣海蘭察前往鎮壓。四月,海蘭察率軍抵達蘭州,並指揮軍隊攻打龍尾山。當時的回軍選擇在山洞中據守,利用地形優勢進行防守。隨著阿桂的到來,海蘭察被委以重任,統轄諸軍,指揮作戰。
同年五月,海蘭察與明亮、額森特等將領一起分左右兩翼進入山區,對回軍展開圍剿。在越過水磨溝後,海蘭察迅速率部登上華林山。回軍看到清軍攻勢猛烈,感到恐慌,紛紛出洞迎戰。清軍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術,假裝撤退,誘使回軍追擊。待回軍進入預設的伏擊圈後,清軍從兩側殺出,給予回軍重創。在戰鬥過程中,回軍見到海蘭察騎馬出現在戰場上,紛紛潰逃,清軍藉此機會進一步打擊了回軍計程車氣。
到了閏五月,海蘭察採取了更為靈活的戰略。他指揮阿拉山的騎兵繞到華林山的江南側,預先埋伏,等待回軍出現。同時,海蘭察親自率領訓練有素的部隊,攻取了回軍的四個堡壘。在這次激烈的戰鬥中,海蘭察身先士卒,不幸中槍受傷。乾隆帝得知海蘭察的傷情後,特別下令阿桂好好安撫他,表彰其英勇行為。
面對回軍佔據的大堡壘,海蘭察並沒有輕易放棄。他單騎前往五泉山偵察敵情,並在華林山中設下埋伏。當得知回軍返回時,海蘭察指揮伏兵突然出擊,一舉攻克了回軍的堡壘。隨後,清軍進入回軍營地,焚燒了他們的住所。回軍被迫退守華林寺,海蘭察率軍包圍了寺廟,並發動總攻,殲滅了許多回軍,還將回軍的頭目斬首示眾,震懾了當地民眾。
在平定回民起事後,乾隆帝高度讚揚了海蘭察的功績,並授予其子安祿三等侍衛的職位。然而,和平並沒有持續太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甘肅的回民再次發動叛亂,秘密傳播新教義。清廷任命尚書福康安視察軍隊,並授予海蘭察參贊大臣之職,以協助處理此次危機。
回軍在靜寧底店駐紮,海蘭察帶領巴圖魯侍衛等精銳部隊,逼近回軍的據點。他精心佈置伏兵,一舉殲滅了大部分回軍,並攻破了石峰堡,俘虜了回軍首領張文慶等人。由於在此次行動中的傑出表現,海蘭察的兒子安祿被提升為二等侍衛,並被允許在乾清門行走,還被賜予了騎都尉的世職。
四、平定臺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臺灣爆發了林爽文領導的起義。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動亂,乾隆帝迅速作出反應,任命福康安為將軍,並授予海蘭察參贊大臣的職務,負責協助福康安平定叛亂。
十月,海蘭察隨福康安從鹿仔港渡海登陸臺灣。三天後,海蘭察率領二十名巴圖魯勇士前往彰化的八卦山進行地形偵察。此時,叛軍剛剛在山上設定了關卡。海蘭察騎馬率先登頂,叛軍見狀蜂擁而至,海蘭察拉弓射箭,射殺多名叛軍士卒,其餘叛軍見狀紛紛逃跑。乾隆帝得知海蘭察以少勝多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