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擔任廣東、浙江等地的巡撫,繼續踐行著自己勤政為民的理念。特別是在浙江,陳若霖組織修築了山陰、上虞、蕭山等地的塘堤水利工程,親自考察現場,確保工程的質量與進度,為當地的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到了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陳若霖升任湖廣總督。此時,他面臨著苗民被當地官員壓榨的問題。陳若霖堅決肅清腐敗現象,不僅退還了被非法徵收的錢財,還向朝廷提議減免苗民的賦稅,大大緩解了苗民的生活壓力,贏得了廣泛的愛戴。
道光二年(1821年),陳若霖再次回到四川,擔任總督。在他的領導下,四川的法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他注重官員的法律素養,推動了法律教育,並對那些缺乏法律知識的官員進行了考核,從而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三、興修水利
陳若霖不僅在行政管理和打擊犯罪方面表現突出,在興修水利、改善民生方面同樣有著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處理文安縣的水患問題以及黃家陵河口的治理上,他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能力和實際操作經驗。
,!
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陳若霖在擔任工部尚書的同時還兼任了順天府尹的職務。在這一年的晚些時候,他被調往刑部擔任尚書。儘管如此,陳若霖並未忽視水利建設的重要性。河北文安縣地處低窪地帶,形似鍋底,由於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統,一旦遭遇大雨,很容易形成內澇,嚴重影響農業生產。這種情況在道光初年尤為嚴重,因為河流決堤導致大片良田被淹,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生活陷入了困境。
陳若霖深知水利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於是他立即行動起來,上書朝廷請求批准對文安縣的水利設施進行修繕。他深知僅憑一紙奏摺難以完全表達問題的緊迫性,因此決定親自前往災區檢視實際情況。透過實地考察,陳若霖深入瞭解了當地的具體狀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治理方案。在他的積極爭取下,朝廷批准了修繕計劃,使得文安縣的水利設施得以及時修復,保障了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
道光七年(1827年),陳若霖再次承擔起了水利建設的任務。這一次,他被委派前往湖北京山,負責黃家陵堤面修築工程的勘察工作。黃家陵河口的治理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涉及到多個環節和技術難題。陳若霖親自帶領團隊,進行了細緻的現場勘查,分析了河道的流向、地質結構等因素。經過深思熟慮,他提出了“開通江流,堵河口門,展寬水道,因勢利導”的策略,並建議建造新的堤壩和石壩來增強河流的排洪能力,減少泥沙淤積。
陳若霖的這一方案得到了道光帝的認可和支援。隨後,按照他的建議,工程開始實施。透過開挖新的河道,加固原有的堤岸,並設定合理的洩洪通道,黃家陵河口的洪水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此外,新築的堤壩和石壩還起到了固沙的作用,進一步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四、人物晚年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陳若霖已經年屆七旬,長期的辛勞和政務繁忙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陳若霖向道光帝提出了退休的請求,希望能夠回到家鄉安度晚年。鑑於陳若霖多年來的忠誠服務與卓越貢獻,道光帝批准了他的請求,並表達了對其健康的關切與祝福。
在離開京城的路上,陳若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儘管有家人陪伴在側,但他還是未能抵擋住病魔的侵襲,在歸鄉途中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三歲。陳若霖的離世令朝廷上下感到痛惜,道光帝聞訊後深感悲痛,並賜予卹典以示哀悼。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