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在此期間,他敢於揭露不法行為,如臺吉幹珠爾巴諾門罕私開牧場以及理藩院失察之罪,贏得了道光帝的高度讚賞。當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僧格林沁迅速響應朝廷號召,組織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三盟蒙古精兵三千名,準備隨時支援前線。雖然最終這些部隊並未被呼叫,但僧格林沁在此次備戰中的表現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清廷中的地位。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僧格林沁被任命為右翼監督,並暫時代理正藍旗滿洲都統的職責。隨著他在朝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他又被授予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這一連串的晉升顯示了僧格林沁在清廷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到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他再度改任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軍界的影響力。
道光三十年(1850年),僧格林沁的職位再次變動,這次他被改授為鑲黃旗蒙古都統,同時繼續擔任御前大臣。這一年,道光帝駕崩前夕,僧格林沁與其他九位大臣被召見,共同宣讀立太子的遺詔,這十大臣成為了顧命大臣,共同輔佐年輕的咸豐帝。
在道光帝去世後不久,僧格林沁受命前往密雲縣剿滅當地的土匪活動,並因此被授予左翼監督的職務。同年十二月,由於成功清除匪患,他獲得了嘉獎,並被賞賜四團正龍補服,這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
進入咸豐朝後,僧格林沁繼續擔任御前大臣,並一度署理鑾儀衛事。他積極參與地方治安事務,包括請求出兵鎮壓科爾沁左翼後旗佃農的抗租鬥爭,並在咸豐二年(1852年)上書捕獲抗租領頭人吳寶泰等,將其下獄。這一系列行動表明了僧格林沁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僧格林沁自從入京以來,長期擔任侍衛職位,與道光、咸豐兩位皇帝有著密切的接觸。他不僅擅長騎射,體力充沛,而且深得皇上的信任。《清史稿》中對他的評價極高,認為他是當時最受恩寵的大臣之一
三、大破太平軍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派遣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領兩萬餘人的北伐軍向北挺進,意圖推翻清廷統治。五月,北伐軍攻入河南,形勢緊迫之下,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督辦京城巡防事宜。僧格林沁隨即統率健銳營、外火器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巡撲五營以及察哈爾各路官兵,並徵調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等地的蒙古精銳部隊,出京迎戰。
八月,太平天國的北伐軍逼近京畿重地,形勢危急。咸豐帝親自將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僧格林沁,以示對他寄予厚望,並命其率軍進剿叛軍。九月,僧格林沁在紫荊關設防,加強防禦工事。到了十月,雙方在天津南部的王慶坨地區展開激戰,太平軍遭受重創,被迫撤退至連鎮一帶。
咸豐四年(1854年),僧格林沁繼續追擊太平軍,在連鎮再次大敗北伐軍。咸豐帝對此戰功給予了高度認可,並賜予僧格林沁“湍多巴圖魯”(意為“勇猛的英雄”)的稱號,表彰其卓越戰績。
咸豐五年(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重整軍隊,再次與太平軍交鋒。在東連鎮的戰鬥中,太平軍奮力抵抗,但最終被僧格林沁的部隊全殲,太平天國北伐軍統帥林鳳祥被活捉。咸豐帝對此功績極為滿意,於二月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並賞賜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同時下令允許其爵位世襲罔替,俸祿加倍。六月,僧格林沁在山東馮官屯徹底消滅了太平天國另一名將李開芳的部隊,並生擒李開芳。
僧格林沁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歷經數百場戰鬥,徹底摧毀了太平天國的北伐軍,林鳳祥和李開芳這兩位太平天國的名將均被擒獲。僧格林沁因此威名遠揚,與南方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並稱為“南曾北僧”,成為